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城市布局“一山連兩翼” 成都邁向雙城時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7-07  

      ▲注:紅線范圍為調整后的中心城區。制圖/楊仕成

        2040年的成都,將是這般模樣。

        這里,屬于國家區域經濟“第四極”國家級城市群,龍泉山由外圍生態屏障變為城市中央綠心,它一側是延續著巴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中心城區,另一側則是朝氣蓬勃生機盎然的東部城市新區。自行車、公交、地鐵、高鐵,各種交通工具,無縫對接;森林公園、綠地、綠道、河流串聯其中,一幅人與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徐徐鋪開……

        7月5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新舉措”,對當前正在加快推進的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等內容進行了亮點介紹。發布會上公布,成都城市發展總目標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布局由原來的“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以龍泉山為界,西邊為中心城區,東邊則塑造全新的東部產業新城。

        這意味著,成都闊步邁向“雙城時代”。

        總目標

        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

        成都城市發展總目標確定

        2016年3月,成都啟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規”)修編工作。

        2016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確定成都為國家中心城市,賦予成渝相向發展,打造國家區域經濟“第四極”的歷史使命。

        圍繞著夯實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基礎的新一輪城市總規,發布會上公布,修編的年限至2040年,重點包括了三個方面,提升城市目標、城市性質和城市職能,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重塑城市經濟地理和優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目前,該總規還在修改完善中,待修改完善報相關部門后,將再報住建部審查和國務院審批。

        新布局

        城市新布局“一山連兩翼”

        龍泉山成城市綠心

        城市發展在國家城市群中戰略定位的不同,決定了城市格局的調整。

        新的城市總規,明確要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重塑城市經濟地理。成都原來圈層式的發展格局打破,中心城區范圍由原繞城高速以內區域擴大至所有的市轄區,具體包括金牛、武侯、龍泉驛、雙流等11個行政區以及高新區、天府新區直管區(為11+2的區域結構)。

        而最為重要的是,整個城市布局發生了改變。原來龍泉山和龍門山夾著中心城區的“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龍泉山由原來的生態屏障轉變為城市綠心,而兩側分別是中心城區和東部城市新區。

        五分區

        五大分區發展定位確定 將規劃城市東西軸線

        城市總體發展布局確定,那各個區域該如何找準自己的位置,避免同質化,形成差異化協調發展?

        “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是成都調整城鎮空間布局,重塑經濟地理的基本方法。發布會上正式公布了五大分區的發展定位和具體范圍(如圖)。

        此外,在現有成都的南北城市軸線基礎上,還將規劃東西城市軸線。

        “城市軸線對城市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基本上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以前的城市布局只需要一個南北軸線,現在新布局多了一個新的城市,因此我們在原來城市的基礎上規劃了東西軸線,東南西北能實現平衡發展。”發布會上,成都市規劃局局長張瑛解釋道。

        目前,東西城市軸線的具體線路還在選擇當中。

        權威解讀

        成都市經信委主任施躍華:

        優化產業布局五大分區差異化發展

        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命脈。城市空間布局優化后,產業發展將如何規劃?

        發布會上,成都市經信委主任施躍華公布了五大分區的工業產業布局,成都將優化工業產業布局,實現差異化發展。同時透露,《成都市工業空間布局規劃》目前正在修編,全市將布局20個工業園區和10個工業集中區。未來5年,成都將打造2-3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國際產業競爭力的園區,爭創1-2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10個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發布會上,成都市經信委主任施躍華公布了五大分區的工業產業布局:“東進”區域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南拓”區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經濟;“西控”區域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型轉型發展;“北改”區域依托國際鐵路港,發展適歐、適鐵先進制造和物流商貿等外向型經濟;“中優”區域發展先進生產性服務業和都市型工業。

        “成都制造業中心東移,龍泉山東側將成為工業空間增量的主要拓展區域和工業經濟增量的主要承載區域。”施躍華介紹,成都將促進簡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等重點區域工業加快發展,東側成為開辟“成都制造”第二戰場。
      權威解讀

        成都市規劃局局長張瑛:

        “中優”和中心城區概念不同

        發布會上,首次公布了“中心城區”和“中優”的范圍。

        中心城區范圍具體包括金牛、武侯、龍泉驛、雙流等11個行政區以及高新區、天府新區直管區(為11+2的區域結構)。而“中優”區域則是現有中心城區五城區,還有龍泉驛區、郫都區、新都區、雙流區、溫江區、天府新區及高新區。對比中心城區,少了青白江區。這是為何?

        “‘中優’和中心城區的概念并不相同,所以有范圍不同是正常的。”成都市規劃局局長張瑛解釋道,中心城區范圍目前是將成都所有設區的區縣包括進來,而“中優”“東進”“西控”等五大分區的劃定則是依據城市的發展歷史和資源稟賦來劃定的,因此不同。至于有些區縣同時屬于不同的分區,比如雙流區既屬于“南拓”也屬于“中優”,也是因為按照城市資源來看確實符合分區的定位。
      同時,張瑛透露,“東進”規劃借鑒了雄安新區城市規劃理念。在布局上,形成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簡州新城、簡陽城區等產城相融的功能板塊。在空間上,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城市肌理與形態。在功能上,推動部分國家中心城市職能向東部延伸,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重點功能區、重大功能性設施,同時依托龍泉山森林公園、國際航空港等規劃建設2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