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江蘇徐州市完善中心城市建設戰略藍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29  

      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年)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圖。圖片由徐州規劃局提供

        日前,國務院對《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新的修編予以批復。徐州市為何對本輪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訂?總體規劃修訂獲批后,徐州的發展格局出現了哪些變化?昨日,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解讀。

        落實“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定位

        在對徐州市總體規劃修訂版批復的開頭,國務院首先對徐州城市進行總體定位: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同時要求徐州進一步加強與淮海經濟區相關城市的聯動,服務江蘇省域整體發展。這是國家層面上首次對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定位的明確認可。

        “本輪總規修改統籌研究了主城區、開發區、九里湖片區、銅山區等功能布局結構。”市規劃局副局長張可遠介紹。

        九里湖溝通兩河一湖

        重點針對上版總體規劃確定的“山水肌理”,提出建設九里湖溝通故黃河、京杭大運河與微山湖的生態廊道,作為整個城市的綠色發展空間,并對該區域的開發建設進行必要的規劃控制管理,加強了徐州中心城區與銅山區、賈汪區的統籌研究。

        規劃面積與人口

        在上版規劃當中,到2020年,徐州主城區規劃面積553平方公里,建設用地規模180平方公里,主城區人口為200萬。

        而在修訂之后,中心城區(含銅山城區)到2020年規劃面積擴大到573.19平方公里,建設用地規模316.19平方公里,中心城區人口達到288萬人。

        整個規劃區至2030年規劃人口達到500萬人,城鎮人口450萬,城鎮化率達到90%,市區級城市中心10個。其中,西北組團(鄭集、黃集、馬坡、何橋)人口20萬,濱湖組團(利國、茅村、湖西農場)人口20萬,東北組團(賈汪、青山泉、江莊)人口40萬,東南組團(空港)人口20萬,未來徐州中心城區規劃人口350萬。

        據介紹,修訂后的城市規模有所擴大,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行政區劃的調整。在2007年國務院批復規劃時,銅山縣尚未撤縣設區,而目前銅山城區和徐州城區在空間上已經實現了無縫銜接,因此將銅山城區納入中心城區范圍。另外,云龍、鼓樓和泉山區邊界也有所調整。

        二是徐州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超出預期。2006—2013原主城區人口的實際增長率達到31.2‰,超過2007版規劃預測的24‰的綜合增長率,結合工業化快速發展,GDP快速增長這一發展前景,預測到2020年,徐州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將達到288萬人。

        形成市域空間發展結構

        市域空間發展結構形成“一心、兩主軸、兩次軸、兩帶、三大板塊”。“一心”即徐州中心城,“兩主軸”即隴海發展軸、徐濟發展軸,“兩次軸”是賈睢發展軸、新沂發展軸,“兩帶”為環微山湖、環駱馬湖生態農業、休閑產業帶,“三大板塊”為中心城板塊、豐沛板塊和邳新睢板塊。

        徐州規劃區空間布局形成“一核一廊一主六片”,“一核”為城市和區域的商業文化核心區,“一廊”是故黃河文化、生態廊,“一主六片”分別為主城區、城西片區、微山湖風景旅游區、賈汪片區、大許片區、機場片區、城南片區。

        基礎設施大幅升級

        上版總體規劃中,徐州城市軌道交通預計規模為“3+4”共7條線路,總長度約276公里;2013年,《徐州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3-2020》已經獲國家發改委批準,對原有軌道線網進行了調整。目前,徐州已經開建3條地鐵,后續規劃也正在快速推進中。

        修訂版規劃中,預計徐州主城區到2020年配備2640輛公交車;2017年修訂版中,預計徐州中心城區到2020年配備公交車4300臺,另規劃“九橫十一縱”的公交優先車道網絡。

        注重生態文明與歷史文化

        根據《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等相關文件,新修訂版規劃中劃定了“三區四線”。三區: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適宜建設區;四線:綠線(綠地)、藍線(水體)、紫線(歷史文物)、黃線(市政設施)。

        在“三區四線”的指導之下,徐州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與歷史文化之間的對接更加協調,與民生需求之間的呼應更加緊密,為提升城市品質、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

        據介紹,在徐州市新修訂的城市總體規劃中,變化升級的地方比較多,以上只為其中主要的部分,但從中也可讓人感受到徐州近年來超出預期的發展變化。目前修訂版的城市總規劃為徐州勾勒出科學的、廣闊的發展空間,描繪了徐州未來中心城市建設的整體藍圖,將進一步推進“強富美高”新徐州的建設步伐。

        -新聞背景

        原規劃部分內容與城市發展已不適應

        《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于2003年啟動編制,200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復通過,自實施以來,對于徐州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但隨著城市發展建設的不斷深入,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部分內容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急需進行相應修改。”市規劃局副局長張可遠介紹了修訂的原因:一是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銅山縣撤縣設區。二是大郭莊機場實施搬遷,京滬高鐵、徐合高鐵開通,徐宿淮鹽城際、徐鄭徐連客運專線開工建設,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啟動建設,使徐州交通區位條件改善,對城市空間布局產生了一定影響。三是現行總規確定的城市規模與省域城鎮體系規劃中確定的城市發展規模有一定的差距,不足以支撐徐州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需求。

        為此,為保證總體規劃的前瞻性,充分體現城市總體規劃對城市發展建設的引領作用,2012年我市啟動了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并委托編制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展了徐州市2030年規劃研究工作,并在2030年規劃思路的總體框架內進行本輪總規修改。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