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蟠翁書舍與其它書舍共同組成了難得的白云書院群 趙燕華 攝
6月14日,廣州市第四批歷史建筑推薦名單在廣州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原市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2017年第一次會議上審議通過,52處“上榜”建筑以城郊村落遺產為主,其中太和鎮北村的蟠翁書舍、蒼屏書舍、月峰書舍、麗翁書舍共同組成白云區難得的書院群,也被認為是廣州北部最大的鄉村書院群。
本次審議通過的名單有52處,對比2016年7月進行推薦名單公示時的100多處大幅“縮水”,其中就包括了中大南校區梁銶琚堂在內的6處建筑。對此,記者了解到,在征求意見階段,中大對于6處建筑被定為歷史建筑“有不同意見”,本次并沒有提交會議審議。市國土規劃委方面則表示,經過溝通中大最終還是同意了,未來計劃作為第五批歷史建筑推薦名單上會審議。
廣州市國土規劃委表示,在前三批歷史建筑認定的基礎上,根據專家指導意見,第四批歷史建筑評定宜優先推薦成片區的歷史建筑,相應提高單棟歷史建筑的評判標準。經多次征求作為歷史建筑保護責任主體的各區政府的意見和業主的保護意愿,并經過向社會公示及多次召開專家評審會,最終將擬推薦第四批歷史建筑名單調整為52處。其余除1處建筑屬于已公布文物保護單位本體范圍,2處合并為1處推薦外,均在后續批次中推薦或納入傳統風貌建筑線索。
廣州歷史建筑名單將超過600處
據悉,歷史建筑普查、公布和維護是國家法規確定的城市政府職能,自2012年在廣州歷史上第一次系統組織開展了歷史建筑普查和推薦認定工作以來,目前已公布第一批名單398處,第二批名單80處,第三批名單88處,共566處。加上第四批名單,廣州已有的歷史建筑將超過600處。
6月14日,《廣州市第四批歷史建筑推薦名單》(以下簡稱《第四批推薦名單》)提交廣州市文物管理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17年第一次會議審議,最終原則通過了推薦的52處歷史建筑。而根據相關規定,第四批歷史建筑推薦名單在市“名城委”審議通過后,還需報市人民政府批準,提請省人民政府核定后,才算正式確定。
廣州市國規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第四批歷史建筑的推薦名單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全市范圍開展的歷史文化遺產普查與規劃中文化遺產評估的推薦,二是來自于媒體關注和公眾推薦的線索。本次推薦名單以城郊村落遺產為主,主要集中在白云、番禺、南沙三區,具有城鄉相互結合、遺產類型豐富、公共性較強的特點,集中體現了廣州周邊村落豐富的歷史遺存和建、構筑物類型。
越秀區華樂街道友愛路20號的紅線女舊居成為第四批歷史建筑0001號,也是本次唯一一個位于老城區的歷史建筑。
白云區清代大型書院群尤為難得
其中白云區太和鎮北村的蟠翁書舍、蒼屏書舍、月峰書舍、麗翁書舍、建陽書舍共同組成了難得的書院群。據悉,這些書舍建于清朝時期、有著200多年歷史,被認為是廣州北部最大的鄉村書院群。舊時這里是每一個大家族的子弟上私塾讀書的地方,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附近的村一級學堂仍然設在書舍里。如今書院群經過修葺后,已經成為老人活動中心和村民的文化娛樂、書畫社等場所。
本次番禺也有較多的古祠堂、民居入選。專家告訴記者,岳溪村學校舊址規模較大,整體保存較好,是番禺區為數不多的民國時期學校,見證了民國時期通識教育在村落的發展。海傍后街78號民居則是番禺區少見并保存完好的、裝飾工藝精美的中西結合大型民居。
村落遺產還包括鄉約、商鋪、門樓等建、構筑物,如小龍村鄉約、東里大街商鋪舊址、滘心南堤水閘與滘心鄉堤基憲示碑、德壽里門樓、先鋒四巷門樓等,進一步豐富了村落遺產的類型。此外,白云區江高鎮的濟川江公祠、南清江公祠,番禺區南村鎮的江南村李氏宗祠,南沙區南沙街的仲貴祖祠等祠堂則是廣州周邊村落保存較好、規模完整的廣府祠堂建筑,體現了村落傳統公共建筑的歷史風貌。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