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石家莊:“生態洼地”上誕生的綠色城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3-02  

        大投入、大工程,帶動造林綠化大發展。

        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石家莊市有林地面積達76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7.2%,主城區綠地面積達8511.42公頃,綠化覆蓋率44.7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2平方米,昔日生態脆弱的石家莊,實現了生態復興。

        2016年2月,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石家莊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稱號,標志著石家莊市徹底步出了“生態洼地”。

        倒逼發展

        石家莊市地理位置特殊。中心主城區西臨南北走向的太行山,缺樹少綠,形成了典型的“焚風”效應;北靠斷流幾十年、東西走向的滹沱河,造成了嚴重的“沙漠”效應;再與主城區不斷擴張造成的熱島效應相疊加,生態環境一度惡化,曾被列入全國環保城市黑名單,成為全國霧霾較嚴重城市之一。

        倒逼播綠

        2010年,石家莊市委、市政府著眼于改善生態環境、治理大氣污染、提升城市形象,提出了“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建設幸福美麗石家莊”目標,出臺了《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思路:一是抓好中心主城區的綠化完善和改造提升;二是抓好中心主城區周邊的環城生態綠化工程;三是在全市搞好東部、西部、南部、北部的重點綠化建設,同時抓好全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省干道兩側的綠化林帶建設,建立起全市綠量充足、結構合理,點、線、環、面結合,喬、灌、花、草合理配置的生態綠化布局。

        科學規劃

        石家莊市堅持規劃先行,聘請中國林科院專家,根據當地自然、地理、氣候、社會、經濟等情況,編制了《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明確了“構筑京津南部生態屏障、建設京津冀第三極”的發展定位,堅持“依山傍水錦繡地,林茂果豐綠化城,幸福美麗石家莊”的綠化理念,根據石家莊地域特點和綠化模范城市建設要求,將石家莊綠化模范城市建設規劃布局分為核心區和拓展區兩個層次。

        核心區確定了“一軸兩翼,三環九射,七核百點”規劃布局;拓展區結合石家莊市的森林、濕地資源和生態、文化、產業特點,提出了以“一帶、一屏、三網、十塊、多點”為框架的格局。重點建設滹沱河自然風光帶、西山森林觀光翼、環城景觀防護帶、平原生態防護網、林果產業及生態文化板塊、城鄉綠色福利空間。

        城鄉統籌

        按照“一軸、兩翼、三環、七核、九射、百點”的城市綠化建設規劃,堅持以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為主線,舉全市之力,先后投資130多億元,開展了一場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大會戰。

        在主城區綠化方面,按照“增加綠量、豐富多彩、精細管理、提升品質”的原則,新建公園34個、街頭綠地100多塊,主城區各類公園達到76個、街頭綠地230塊。建成省級園林單位59個、園林小區18個、園林街道15條,形成了以街道、河系綠化為網絡,以庭院單位和居住區綠化為依托,以公園廣場建設為亮點的城市綠化新格局。

        環城綠化最近幾年做到年年有重點。2010年實施了三環路兩側各50米寬綠化林帶建設工程;2011年啟動實施了市區西部的西山森林公園建設工程;2012年啟動實施了市區北部的滹沱河百里綠色長廊建設工程;2013年啟動實施了環繞市區一圈的30萬畝環省會經濟林建設工程;2014年在主城區外圍實施了環城水系兩岸綠化林帶建設,建成了全長31公里高標準林水相依、林城相嵌的生態和綠化景觀帶;2015年實施了西部太行山生態綠化工程、東部現代林果基地及農田林網綠化工程、北部河流兩岸綠化工程以及南部苗木花卉基地建設工程,還對貫穿全市境內的7條高速公路、3條高速鐵路、4條國道、33條省道兩側各建設了30米-50米寬的高標準綠化林帶。

        通過多項造林綠化工程的實施,先后完成造林綠化260多萬畝,構建起石家莊市多層次、多樹種、多效益的生態綠化格局,提高了全市森林覆蓋率,改善了全市城鄉生態環境。

        創新機制

        為保障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工作順利進行,石家莊市轉變思路、創新機制,積極引導各方力量投入創模工作。

        創新投入機制。多方籌措資金,針對重點綠化項目,進行補貼。整合涉農資金,鼓勵市場主體投資發展林業,形成政府投入主導、金融部門支持、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投入機制。全市市、縣兩級財政和社會資金投入不斷增加,為創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創新造管機制。推廣“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入大戶建設經濟林,實行標準化生產、規?;洜I、專業化管理。引進綠化公司“以育代造”,建設成方連片的苗圃基地,提高綠化質量效益。按照“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原則,采取多種管林模式,將建管權與收益權直接掛鉤,建立權責一致、建管結合的長效管護機制。

        創新考核機制。每年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綠化責任狀》,將綠化工作列入考核內容。制定嚴格的督導考核辦法,采取正向推、反向查,邊建設、邊檢查等措施,確保了綠化任務高質量完成。

        豐富內涵

        石家莊市注重將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與普及生態文化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開展了創模巡回宣講演出、書畫攝影展等多種文化活動,利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展示綠化模范城市建設成就及務林人精神風采;在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了“綠化城市·綠色校園”創建主題活動,并通過“小手拉大手”形式向城鄉市民發放創模知識宣傳材料及調查問卷10萬份;全面加強生態文化科普基地建設,建設4個全國生態科普基地、1個全國生態文化村、16處省會生態科普教育基地、22個省會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基地、3處生態科普館和3處生態文明教育長廊;每年結合“植樹節”、“愛鳥周”、梨花節、紅葉節等舉辦生態科普展50余次。

        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生態科普教育活動,營造了濃厚的關心生態、重視綠化的社會氛圍,凝聚了全社會植綠、護綠、愛綠、興綠的生態文明意識,形成了“同呼吸、共造林”的社會共識,為建設幸福美麗石家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進一步鞏固提升綠化模范城市創建成果,2015年-2016年,石家莊又相繼實施了中心城區綠化、滹沱河生態綠廊、太行山生態綠化、環省會經濟林帶等多項城鄉綠化工程。

        造林綠化,石家莊永遠在路上。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