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春節,深圳突然涌現了一種“新年俗”———去深圳灣看鳥。大量白鷺、海鷗甚至全球只有3356只的黑臉琵鷺(2016年全球同步普查數據)齊聚深圳灣,冬日的暖陽、和煦的海風、飛翔的候鳥、其樂融融的一家老小,成為深圳春節期間最亮麗的風景之一。而如此良辰美景,背后都有賴于過去幾年深圳灣的治污成效。
220萬人次組團去深圳灣“看鳥”
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深圳市市屬30余個公園共吸引486萬人次的游客入園游覽,其中深圳灣公園最多,達220萬人次;而如果你選擇留深過年,那肯定少不了看到深圳灣畔候鳥翩翩的畫面,運氣好的話,還能捕捉到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黑臉琵鷺的身影。
據深圳市觀鳥協會原會長董江天介紹,深圳灣曾一度是黑臉琵鷺重要的越冬棲息地之一,但2014年數量卻明顯下降,只剩252只。這兩年隨著深圳灣治污力度加大,黑臉琵鷺又開始“光顧”深圳灣,去年春節達到近400只,今年更多。
除了黑臉琵鷺,海鷗、白鷺等鳥類更是在深圳灣隨處可見。留深過年的劉先生在大年初一這天帶父母、小孩前往深圳灣公園游玩,原本以為春節期間人不多,沒想到園內卻熱鬧非凡,不僅到處都是攜家帶眷的游客,海邊的海鷗也特別多,“這些海鷗還很親近人,小孩待在岸邊給它們喂蘋果、面包,都敢飛過來吃。孩子高興極了”。
蛇口港水域驚現白海豚“一家三口”
除了深圳灣候鳥與人和諧相處的美景之外,深圳灣的后海灣水域在春節期間也給深圳人帶來了驚喜。大年三十晚,南山網友“桃小天”發布了一組罕見圖片,其隨友人開船出海途經蛇口郵輪碼頭附近海域時,竟然偶遇了三只白海豚,其中兩只是成年豚、一只是幼豚,“一家三口”旁若無人地在海水中嬉戲,一度離蛇口郵輪母港僅50米之遙。
據專家透露,這種中華白海豚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近年來,隨著蛇口海域水質的改善,蛇口海域已經數次出現疑似中華白海豚的活動蹤跡。南山網友發布的這組大年三十白海豚蛇口“鬧新春”的圖片迅速在深圳人的朋友圈傳開,一向關注深圳灣治污的市人大代表李繼朝也不禁在朋友圈轉發點贊,“后海灣水質變好,‘水中大熊貓’白海豚出現在蛇口后海灣水域,治污的成效”!
今年年底深圳36條黑臭水體將基本消除黑臭
曾在2015年市兩會被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炮轟的污染嚴重的深圳灣,是如何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內成為深圳知名的生態景點?去年是深圳計劃投入800多億元治水治污、爭取完成“1358”目標的開局之年,深圳灣成為治污重點。據市治水提質辦專職副主任龔利民介紹,深圳灣的治污采取的是全流域視角,從源頭減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等各個環節采取措施。除了對入灣河流進行綜合整治外,去年上半年一些骨干工程的建成也令深圳灣的水質有了明顯改善。
比如去年7月,深圳河灣污水截排二期工程(后海灣截排)正式通水,每天后海南片區6萬噸污水截流輸送至南山污水處理廠,這一工程有效改變了此前后海灣片區污水直排入灣的狀況,直接緩解了深圳灣水污染的壓力。此外,具有40萬噸污水處理能力的福田污水處理廠也已建成,原來大部分的福田污水都要調到南山區處理,但整個深圳灣的污水又沒有那么多處理能力,導致部分排到深圳河灣,如今福田廠的建成就將這一問題徹底解決。
還有一個最直接對深圳灣水質改善的舉措,就是對深圳灣沿灣排污口的綜合整治。前年普查發現沿灣共有16個排污口,據市水務局局長王立新透露,今年春節前后整個深圳河灣的直排污水能夠全部截掉。與此同時,為了徹底解決截污問題,目前深圳灣沿線小區的雨污分流管道建設也在同期開展。
頻現的候鳥、海豚已成為深圳灣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的最有力證明,而深圳灣的治污成效還只是深圳治水提質的一個縮影。據王立新介紹,2017年深圳全年還將安排497個項目,投資接近200億元,同時開工超過100條河流繼續打響治水提質攻堅戰。而今年年底的目標則是,全市建成區的36條黑臭水體將基本消除黑臭。屆時不只是深圳灣,深圳將成為一個處處都能親水的生態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