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傍晚,一個大消息公布:圍繞著“補短板”,國務院部署了一批大項目,出臺了一批新舉措。
一言蔽之:在房地產政策牛市接近尾聲的時候,國家將通過深化改革,以及“大基建+PPP”的方式穩增長、保就業。我們先看一下會議的主要內容:
1、要抓住當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較低等有利時機,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
2、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圍繞著力補短板、縮小城鄉區域差距等,合理擴大有效投資。
3、進一步推進改革,更好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除跨地區、跨流域、跨境項目外,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能放給市場和地方的一律下放。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限制,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對民辦與公辦機構在市場準入、職稱評聘、社保定點等方面同等對待。
4、出臺依法保護產權的政策措施,加大對各類所有制財產的法律保護,增強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
5、注重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再向社會集中推介一批有現金流、有穩定回報預期的項目。
我的點評如下:
1、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G20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高層即將開會專門討論財政赤字率的問題。這意味著,財政政策的力度將加大,中國將突破3%的赤字紅線。在過去這些年里,多個國家都曾大幅突破過這個紅線,3%并未被嚴格遵守過。
財政政策力度加大,對經濟是個利好,這同時也意味著短期內貨幣政策可能趨于謹慎,不太可能輕易降準、降息。
2、“大基建+PPP”是我在本專欄里首次提出的概念,種種跡象顯示這個概括是準確的,正在被國家陸續出臺的政策證實。大基建不是盲目上基礎項目,而是圍繞城市、農村的短板進行。比如絕大多數中心城市都出現了交通擁堵,這時候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就是必須的;很多城市常常出現內澇,那么建設更高等級的排水系統、管廊系統就有必要。
3、PPP是公私合營的模式,主要是為了激活民間投資。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都儲備了大量PPP項目。
據報道,僅財政部搭建的“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就納入了7000多個PPP項目,總投資約8.3萬億元,涵蓋了能源、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19個行業。
4、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最大的亮點是“出臺依法保護產權的政策措施,加大對各類所有制財產的法律保護,增強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動力”。雖然具體措施還不知道,但這非常讓人期待。
5、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次會議帶來的投資將達到數萬億級別,帶來的改革措施將影響更為深遠。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