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三亞母親河生態環境改善 重新煥發“青春活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1-08  

        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三亞因碧海藍天馳名中外,但鮮為人知的是,三亞還有大片獨特的城區紅樹林景觀。孕育著這些紅樹林和這座城市的三亞河是三亞的“母親河”。記者連日來在三亞看到,河水曾經變黑發臭的三亞母親河,經過近兩年的大力整治,已經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

        三亞河是流經三亞市區的主要河道,進入城區后分為東河(24.8公里)和西河(31.3公里),兩岸茂盛的紅樹林景觀對城市發展和旅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三亞建市以來,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三亞河出現了人為的侵占、破壞、污染的現象——污水直排入河、項目排污、船舶污染、養殖污染、垃圾堆放、種植業的面源污染等。”三亞市水務局副局長張秀標介紹說,污水通過排污口直排入河,中心城區76個,整個水系排查出來的是150多個,三亞河水質呈劣五類。

        旅游城市主要水體變黑發臭,不時出現死魚漂浮的現象,受到市民和媒體的強烈關注。三亞市長吳巖峻多次表示,三亞河的治理是三亞重大的民生工程,要不計成本,不惜代價,把三亞河的污染問題整治好。

        據記者了解,從2014年以來,三亞著力展開對三亞河的治理。這兩年,三亞惡補歷史欠賬,建成污水管道逾百公里,新建或升級多座污水處理廠,出臺三亞河治理方案。僅今年,已疏通污水管道200多公里,將完成新建管道約70公里。今年6月,三亞正式成立環保局,目前已立案查處27家排污企業。

        “現在這些排污口基本上整治完了,污水不再直接排河。”張秀標說,有些區域不可能短期內實現污水收集,我們另辟蹊徑,在相應的污水排放口建設移動式的污水處理站。目前已經完成20個,每天能處理一萬噸污水,馬上要做10個,繼續不斷完善。通過對排污口、養殖、面源污染的治理,三亞河的治理已實現第一個階段目標,消除了黑臭水體,水質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整個河道2018年要達到三類水的水質。

        記者連日來在三亞河邊看到,三亞河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眾多白鷺或棲息在紅樹林上,或在河面覓食;河里的小魚自由徜徉;紅樹林里覓食的螃蟹密密麻麻;沿河兩岸的清水平臺上,跳舞、練太極拳、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河水現在不黑了,沒有了臭味,在河邊散步看看白鷺,看看魚,很舒暢。”住在三亞河邊的劉先生,對這條河生態環境的改善很有感觸,“以前不時會看到一些小死魚。”

        在治理水質的同時,三亞還對沿河兩岸的紅樹林進行補植,并把水質治理與濕地建設、公園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相結合,營造人水和諧的環境,提升城市形象,也為市民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原來夏天基本沒有白鷺,通過對三亞河的治理,環境得到非常大的改善,白鷺比以前多得多,有些白鷺在三亞扎根成為留鳥。”張秀標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