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體現特色 更好順應綠色休閑潮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1-08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村鎮環境綠化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村鎮擁有廣闊美麗的田野、錯落有致的農舍等基礎條件,在城鎮化建設中,鄉村原有的景觀格局正在不斷地被改變或破壞,重新設計和建設一個以生態文明為景觀設計主旨的發展規劃,已提到了鄉鎮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

        村鎮綠化應樹立生態文明整體觀念,力求通過整體、協調的原則和機制,來重新調節社會的生產關系、生產方式、生態觀念和生態秩序。對村鎮綠化進行整體規劃,突出綠化的環境美、藝術美,與鄉村的景觀結合起來,與發展鄉村的旅游業結合起來,利用景觀文化充分展示鄉鎮綠化的自然和諧的獨有魅力,正在形成共識。

        與景觀生態建設相結合

        村鎮綠化已不是單純為了經濟效益而綠化自己的家園,也不再是簡單的植樹種草,必須本著和睦型、協調型、恢復型、建設型的生態軌跡,合理平衡各方面的需求,真正貫徹生態文明理念,對村鎮綠化進行整體規劃已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在設計中應全面考慮的景觀元素有:藍脈,即以各種形式的水體為主的空間;綠脈,即以各種植物、微生物及動物生長繁衍棲息為主的空間;人脈,即以交通活動為主的空間;文脈,即以人的各種游憩文化活動為主的空間等等。

        目前,生態綠化是綠化發展的主流,也是人們環境意識日益增強的體現。

        因此,在村鎮綠化中,要注意喬、灌、草三者有機結合;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相結合,觀花與觀葉植物搭配,使其在綠化中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做到層次有變化、色澤豐富、四季有綠。

        在設計與建設中,對村鎮原有的自然景觀要盡量加以利用,河、湖、汊、林的景觀背景要展現得淋漓盡致,創造出更為豐富多彩的鄉村園林的自然特色,不能隨意將山脈切割,將河流、湖汊截斷,任意破壞原有的原生態是一個特別值得引起注意的問題。

        村民的庭院綠化,可以發揮原有的農業資源特色,多種植一些有經濟效益的果樹,種植一些既可觀花觀果、又可食用的盆栽植物。有條件的還可以大力提倡垂直綠化,利用爬山虎、炮仗花等攀援植物,在漂亮的農家別墅或小樓上攀附,不僅裝點了農居環境,而且可以利用空間,節省土地,體現立體的生態之美。

        遵循體現科學性的模式

        不論是城市還是村鎮,綠化都要以遵循自然為主,減少對自然的改變,避免違背自然因素。比如,有的地方欣賞南方的常綠樹種之美,隨意引進一些華南地區的熱帶棕櫚植物,如加拿利海棗、榕樹之類的樹種,結果過不了冬天,勞民傷財,沒有綠化效果。

        因此,一定要注意科學性,必須根據本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和土壤條件,合理選擇適宜本地區的花草和木本植物。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