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旅游路東段道路改造二期工程實現快車道通車。工程建設大大改善了東部城區市政配套承載能力,為沿線片區開發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保障。在改善道路交通環境和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工程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完善功能的同時實現灰綠結合,為泉城市民奉獻了一條生態景觀長廊。
配套升級各類管線一應俱全
旅游路東段道路改造二期工程西起港九路,東至韓倉河,全長約1.2公里。本次改造翻建道路約2.4萬平方米,累計敷設雨水、污水、給水、燃氣、熱力、弱電、設施等各類配套管線約12公里。
作為2015年旅游路東段道路改造與管網配套工程的向東延續,本次二期工程改造提升完善了多項配套管線。雨污水系統優化提升,徹底改變雨污混流及污水直排河道現狀;新建原水和給水管網,為規劃的旅游路水廠運行提供配套保障;優化提升交通設施,保障周邊居民出行安全;完善燃氣、熱力等配合管線,提升道路綜合承載能力。
鋪上海綿因地制宜存蓄雨水
目前,項目部正在開展工程人行道等后序建設工作。按照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工程還結合旅游路沿線特點,因地制宜落實海綿城市理念,新建及改造海綿設施6000余平方米,實現灰綠結合。
人行道部分采用全透水結構,實現滲、滯、蓄、用的目的。人行道結構上部為透水花磚,中間為透水砼,下部為天然砂礫層,既保證了人行道的結構穩定及荷載,同時能將雨水輕松收入“囊中”。針對綠化帶部分,他們還將結合地形,采取建設下挖式綠地、前置水塘、植草溝等海綿措施,提高現有綠地滲蓄能力,減少雨水徑流外排。
奮戰百日工程提前1個月通車
旅游路東段道路改造二期工程建設過程中,交警、園林、公交等部門和沿線單位、群眾給予了大力支持。歷時101天日夜連續奮戰,工程較原計劃提前1個月實現通車目標。
工程施工方——山東順河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先后投入大型挖掘機7臺,自卸渣土車20輛,小型挖掘機5輛,吊車2輛,裝載機5輛,壓路機4輛,灑水車3輛,霧炮車1輛,攤鋪機6臺。投入工程管理人員20余人,專業施工隊伍4支,共計120余人。施工過程中,他們秉承“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市民”理念,克服氣候、施工空間、施工工藝等困難,與水、氣、熱等管線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向市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該工程建成后將極大提升沿線的市政配套承載能力,同時也為緩解濟南東部城區的交通壓力作出貢獻,提升城市綠色顏值,創造宜居生活環境,有效帶動沿線片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