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南京市政府下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公布了南京市各類園區、新區、成片開發區域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標志著南京市開始全面實施海綿城市建設。
城市排水由“快速外排、末端集中”向“慢排緩釋、源頭分散”轉變,讓城市在澇時能吸水、在旱時能吐水,這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兑庖姟访鞔_,要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使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逐步緩解城市雨天積水、水體黑臭、熱島效應等現象?!兑庖姟愤€確定了南京海綿城市建設時間表: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更多報道見A3版)
現階段,南京市海綿城市建設目標以內澇防治和面源污染削減為主,以雨水資源利用為輔。將按照海綿型建筑和小區、海綿型道路和廣場、海綿型公園和綠地、海綿型水系水環境4大項目分類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記者注意到,《意見》還對海綿城市建設提出了具體的指標要求,比如新建、改建(含實施出新改造、環境整治)小區的硬化地面中,可滲透地面不得低于40%,公共綠地中須含有不低于10%的下凹式綠地;新建、改建、擴建廣場、停車場的硬化地面中,透水鋪裝率應不低于40%;城市公園的綠地中至少要有30%作為下凹式綠地;新建、改建、擴建城市排澇泵站及新整治城市河道設計暴雨重現期應達20年以上,中心城區內澇防治設計暴雨重現期應達50年以上等。
《意見》還提出,以國家級江北新區、中新生態科技島開發建設和我市樞紐經濟區建設為契機,著力推進江北新區中心區、江心洲生態科技島及南部新城紅花—機場片區的海綿城市試點示范建設。各新區、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積極借鑒成功經驗,全面有序開展區域海綿城市建設。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優先安排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并納入政府采購范圍。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特許經營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海綿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