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植物起源于泥盆紀晚期并出現首次重大輻射演化,歷經漫長的地質時期,現成為陸地植被的優勢類群。種子的起源與演化是學術界普遍關注的重要科學問題之一。目前,最早的種子植物化石記錄多出自歐美地區的晚泥盆世地層。中國華南地區是早期維管植物輻射演化的中心之一,然而一直缺乏泥盆紀種子的確切證據。
華南晚泥盆世種子植物Latisemenia(側籽)的殼斗胚珠
近10年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王德明課題組在華南地區致力于尋找最早的種子植物的蹤跡,開展了大量的野外發掘、化石采集以及室內研究工作。最近,王德明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從華南晚泥盆世地層中發現并研究了一種新植物——Latisemenia longshania(龍山側籽),拓展了早期種子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圍。Latisemenia兼有頂生和對生(側生)的胚珠,這也是對生胚珠的最早化石記錄,為種子植物后期類群中胚珠排列方式多樣性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項目以及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