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拉開窗簾,看到天空被霧霾籠罩;打開電視機,看到‘牛奶河’、樹木被盜伐、瀕危野生動物被獵殺的新聞,內心十分沉重。而這種沉重也似乎在潛意識中催促我們應當做些什么。”作為一名檢察官,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廳立案監督處處長張建忠近日向記者談到生態環境保護話題時,神情非常凝重。
正如張建忠所言,生態環境遭到人為破壞,已成為百姓心頭之痛。如何立足檢察職能,助力守護青山綠水,是每一個檢察官應盡的責任。
良好的生態環境,離不開法治的護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也多次指出,檢察機關要充分認識當前保護環境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想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憂。在回應百姓關切上,檢察機關走在實干的路上。近年來,針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依法從嚴打擊,認真履行批捕起訴職能,注重突出監督重點,創新監督形式。其中,連續三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與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相關的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有力震懾了犯罪,受到社會普遍關注。
2013年4月至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了危害民生刑事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在開展危害民生刑事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期間,查辦數量最多的為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兩個領域,占到總數的一半以上。
通過總結各地辦案情況和數據分析,最高檢清晰地認識到,將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單列出來,通過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加大打擊力度,不僅必要,而且十分緊迫。
認識立即轉化為行動。2014年2月,最高檢決定集中力量、重拳出擊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這兩類人民群眾最關切的犯罪,開展了為期8個月的打擊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成效顯著。
而作為2014年全國檢察機關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的“升級版”,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最高檢在全國范圍部署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下稱“兩個專項監督活動”),并確立了“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一批涉嫌犯罪案件,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一批涉嫌犯罪案件,嚴肅查辦一批背后職務犯罪”的工作目標。
目標明確、措施得力,貫徹落實自然擲地有聲。兩個專項監督活動啟動以來,各省級檢察院全部成立了以院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和下發了具體實施方案。各地檢察機關在認真落實最高檢統一部署的同時,結合實際,細化措施,紛紛開展了有自己特點的“小專項”活動。河北省檢察機關開展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專項工作,堅決打擊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所涉刑事犯罪,突出查辦非法占用農用地、非法采礦、盜伐濫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背后的職務犯罪。福建、浙江、內蒙古、海南、遼寧、上海、江西、四川、云南等地檢察機關相繼開展專項工作,突出重點,依法辦案,有力懲治了生態環境領域犯罪行為。
辦案數據,往往能夠客觀體現工作成果。數據顯示,今年3月至8月,通過兩個專項監督活動,全國檢察機關共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1216件1518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1159件1408人。各地通過兩個專項監督活動發現并移送多起和破壞環境資源相關的職務犯罪案件線索。僅青海省檢察機關就立案偵查涉生態環境資源領域職務犯罪案件12件26人。
最高檢連續三年針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部署開展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展現了檢察機關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態度與決心。最高檢偵查監督廳負責人指出,雖然在專項活動中,環境資源領域的立案監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環境保護領域有案不移、有案不立的現象仍然突出,接下來在推進兩個專項監督活動中,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健全相互之間的聯席會議、案件咨詢和移送、重大案件情況通報等制度,確保涉嫌犯罪的破壞環境資源案件依法及時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切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檢察機關打擊犯罪的決心,增強建設美麗中國的信心。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