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6時許,江西省朱鹮種群重建基地內首只自然孵化的朱鹮寶寶成功出殼。這意味著首只“江西籍”朱鹮順利誕生。
朱鹮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素有“東方寶石”的美譽。每年3月至6月是朱鹮的繁育期。據悉,這只“江西籍”朱鹮寶寶是由基地內編號B80和編號B89的朱鹮自然繁殖所生。
歷史上,江西是朱鹮種群的重要分布地。據文獻記載,明清時期,“紅鶴”(即朱鹮)廣泛分布于江西廣信府(今上饒市)至袁州府(今新余市和萍鄉市)一帶,而龍虎山地區正處于該區域的中心地帶。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龍虎山景區生態環境優越,動植物種類豐富,點位上的樹種和水田情況能滿足朱鹮野外筑巢、繁殖、覓食活動,并擁有較好的科研監測基礎,且當地人為活動較少,適合朱鹮生存,具備開展朱鹮再引入的條件。
為促進朱鹮野外種群恢復壯大,2023年12月,江西省朱鹮種群重建基地從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入8只朱鹮,開展野化放飛試驗。近半年來,江西省野保中心與鷹潭市林業局、龍虎山風景名勝區林業局聯合持續監測朱鹮的動態。該基地先后攻克飼養、野化等技術難關,朱鹮已陸續適應龍虎山的氣候環境和食物,目前種群狀態良好。
這對朱鹮采取自然育雛的方式,幼鳥將喙伸到親鳥的喉部,親鳥將半消化的食物反哺給雛鳥。大約45天以后,幼鳥可完成出飛。 (魯建軍 趙婉露 鐘南清)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