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照市已累計修復形成生態岸線約31公里,修復植被超過110萬平方米,野生動植物數量和種類明顯增加,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綿延40多公里的沿海防護林已成為防御自然災害的第一道生態屏障和最優質的生態資源。
科學規劃設計。日照市把科學規劃作為第一道工序,以建設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沿海防護林體系為目標,以加強沿海基干林帶建設為重點,以科學營造和質量提升為手段,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對生態薄弱的地方進行重點修復提升。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耐鹽堿、耐瘠薄的側柏、黑松等常綠苗木為主,結合麻櫟、黃櫨等闊葉、彩葉樹種,采取針闊葉樹種搭配、常綠和觀色樹種混栽模式,營造針闊混交、多彩常綠混交林豐富生物多樣性。
穩步推進實施。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開展重點生態公益林保護,對全市沿海基干林帶分期分段進行整治修復,改造結合,提質增效。從北線的陽光海岸帶精品岸線建設、萬寶海岸帶整治修復、大沙洼林場岸線建設,到中部蔡家灘林場退漁還林、兩城河口濕地添綠,再到南線的嵐山松虎灣、多島海生態修復工程,逐步形成以村鎮綠化為點、以海岸基干林帶為線、以荒山荒灘綠化和農田林網為面的沿海防護林體系。
加強技術創新。創新造林模式,總結出“沙灘育草、臺田整地、松櫟混交”的造林經驗,通過修筑臺田、排堿造林,使鹽堿地黑松造林成活率超過95%。創新經營方式,探索開展了“人工水杉+花灌草立體”“赤松+映山紅林花喬灌綜合經營”等森林經營模式7種,通過組織森林文化周、開展森林畫展等活動,推進森林+旅游、森林+產業等深度融合,以林興游、以游養林。創新管護機制,以林長制為抓手,嚴格落實造、管、護主體責任,加大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控等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探索推進“林長+檢察長+警長”聯動機制,以“檢察藍”“公安藍”守護“生態綠”。 (法楊)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