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分級落實、多方參與,堅持保護優先、規范利用、嚴格監管,推進科學化、法治化、系統化、智能化建設,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構建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會議指出,河北各級林草部門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履職盡責、服務大局,忠誠擔當、砥礪前行,圓滿完成野保濕地工作各項任務目標,為全省林草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年來,河北省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重點物種保護取得新成效。基本建成以10個收容救助站為骨干、多個收容救護點為補充的救護體系,年均救助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6000余只(頭)。劃定公布4個第一批野生動物重要遷徙通道。加強全省9個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保護恢復。在白洋淀劃定9塊鳥類棲息地,開展2個鳥島建設,實行調查監測月報告制度。成立京津冀野生動物保護協調小組,聯合開展巡查巡護。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安家”白洋淀,種群數量由最初的個位數增加到今年2月的285只。旗艦物種華北豹在太行山區頻現,2020年以來監測到50余次。華北豹、中華秋沙鴨、丹頂鶴、大鴇、獵隼、黑臉琵鷺、中華鳳頭燕鷗等7種國家搶救性保護的極度瀕危物種保護率達到100%。通過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緣毛太行花、河北梨野外種群持續擴大,已從國家極小種群物種名單中調出。
執法監管能力實現新提升。率先在全國實現省、市、縣三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覆蓋,形成上下聯動、整體發力的生動局面。與石家莊海關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聯合執法、信息通報、技術交流等8個方面深化合作。組織開展“清風”“金網”“網盾”等專項行動,年均偵辦涉野生動植物刑事案件1250起,嚴打嚴管態勢逐步形成,公安部、國家林草局予以充分肯定。建立林草系統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67處,快速妥善處置曹妃甸野鴨禽流感疫情。秦皇島市成立野生動物生物安全風險監測站,提升末端發現能力。圓滿完成林草外來入侵物種外業調查。牽頭建立五部門互花米草聯防聯控機制,制發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唐山市、滄州市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法規制度體系得到新加強。著眼新修訂新出臺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濕地保護法》,抓緊開展河北省相關條例修訂工作,加強立法調研,起草修訂草案,完成了立法準備。根據國家規定,調整公布全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名錄,由過去的530種增加到605種。建立“護飛行動”常態化制度,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啟動了全省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范圍涉及11個設區市、150個縣,推動市、縣及自然保護地制定野生動植物名錄,填補空白。制定《陸生野生保護動物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補償辦法》,在井陘、圍場、黃驊、淶源、棗強5縣,開展野生動物致害賠償試點。圍場縣制定了全省首個專項保險理賠流程,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濕地保護修復展現新面貌。加大濕地公園申報力度,11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驗收,新增省級濕地公園3處,總數分別達到22處、36處,保護管理體系日趨完善。爭取省以上資金1.27億元,在南大港、衡水湖、察汗淖爾等重要濕地,開展以退耕還淀還濕、濕地生境恢復、濕地植物栽植等為主要內容的保護修復工程,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穩步提升。累計申請資金1.23億元,完成藻苲(zhǎ)淀、唐河、府河、孝義河退耕還淀還濕工程3萬多畝,“華北明珠”白洋淀的生態底色更加靚麗。開展衡水湖國家級濕地、曹妃甸省級濕地生態保護補償試點,補償面積近6萬畝,生態保護與農戶利益之間的矛盾有效緩解,群眾參與保護的積極性、自覺性極大提高。
會議明確,野生動植物保護要以打造“棲息生境保護、資源監測監管、收容救護管理、疫源疫病監測”等四大體系為目標,逐步實現由重點性保護向全面性保護轉變。加強華北豹、褐馬雞等旗艦物種棲息地、遷徙通道生境改善和保護,促進野外種群數量不斷增長。健全市級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帶動縣級救護站點布局建設,構建較為完善的收容救護體系。開展春秋季候鳥遷徙“護飛”行動,加強鳥類棲息地保護修復,打造更多更美“鳥類天堂”。開展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旗艦物種監測,探索構建常規監測與專項監測相結合的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監測評價體系。以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安全管理為重點,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完善野生動物資源監管制度,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強化聯合執法,全鏈條、全過程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違法犯罪行為。
會議明確,全省濕地保護要以建立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小微濕地等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保護體系為目標,逐步實現由區域性保護向全域性保護轉變。結合河北省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需要,加快修訂《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織密扎牢濕地保護的“制度網”。完成省級重要濕地優化調整工作,落實好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嚴格管控建設項目征占用濕地。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原則,實施濕地修復工程,擴大濕地面積,提高濕地生態質量。做好“一淀三河”(藻苲zhǎ淀、唐河、府河、孝義河)濕地保護恢復工程后期運營管理維護工作,鞏固好60平方公里退耕還淀還濕成果。加大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宣傳力度,拓展宣傳深度和廣度,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的良好氛圍。
會上,石家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圍場縣、張家口市和雄安新區等分別就野生動植物保護和濕地保護的經驗做法作了典型發言,其他市進行了書面交流。期間,與會代表還集體參觀了河北師范大學博物館,學習野生動植物基本知識,了解野生動植物保護基本方法,以提高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管理的能力,助力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更好更快發展。(王鐵軍)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