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深做實林長制。落實省人大將《山西省林長制條例》納入5年立法備選計劃的部署,配合做好調研,逐級將林長制納入黨委政府重點工作督查檢查考核范疇,加快推進山西林長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建設。
堅決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要求,將林草生態修復任務集中向三北工程區傾斜,聯動實施國省重點工程,開展區域性、系統性國土綠化,助力筑牢北疆綠色生態屏障。
大力實施項目擴容增量提效戰略。儲備一批入庫有方向、出庫能立項的優質項目,抓好增發國債防火道路項目建設,推進績效、進度“雙監控”,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資金,及時、足額、精準兌付到戶,真正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應有效益。
有效提升森林草原面積和質量。高標準完成300萬畝營造林任務,實施種草改良70萬畝,實施百萬畝未成林管護項目,突出抓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安全高效完成100萬畝森林撫育項目,獎補100個森林鄉村,吸納脫貧人口參與林草生態建設,延續鞏固好惠民成果。
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把握林改“四問”,梳理八大改革重點,將保護生態放在首位,把保持集體林地承包關系長久穩定不變作為前提,在廣泛吸收基層首創和群眾意愿的基礎上,上半年制定出臺實施方案,構建“1+N+X”工作體系。
堅決守住林草資源保護紅線。嚴格林地草地占用審批管理和林木采伐限額管理,組織做好全國森林、草原、濕地和荒漠化土地一體化調查監測,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力度。全面壓實防火網格化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林草火災和人員傷亡的“兩條底線”。嚴控病蟲災害發生,繼續保持外來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零入侵”、本土有害生物“不蔓延”的良好態勢。
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全面加快自然保護地規劃編制工作。會同河南省持續推進太行山國家公園創建。支持長治市、大同市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和國際重要濕地。強化旗艦物種和生物多樣性監測,擴大野生動物致害補償保險范圍。
全面提升國有林場發展水平。依托局地合作造林的成熟機制,將合作領域向森林撫育、林權改革、旅游康養等方面延伸。抓好國有林場試點,全面提升國有林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暢通生態美與百姓富的轉化通道。優先布局發展干果經濟林、灌木經濟林、特色經濟林,大力扶持林藥、林菌、林禽多模式林下種植,引導發展林下養殖,深入推進林產品采集加工。加快發展森林旅游康養,聯合省文旅廳、運城市組織籌辦好第二屆森林旅游節,不斷推動森林旅游康養成為造福民生的幸福產業。
提升科技興林興草戰略支撐作用。圍繞“卡脖子”技術,集中攻堅破題。集成組裝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建設一批科技示范點,省市縣三級林草科技人員要包縣、進點、抓好示范,讓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成為林草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景慎好)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