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新興鄉光禿禿的山上沒有幾棵樹,一到春天,風沙吹得人迎面看不清臉,剛剛露頭的莊稼苗常被大風拍死。風沙導致貧困,是當地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土生土長的蘭海軍深知家鄉風沙的厲害。
2009年,白城市委提出“改變生態環境,凈化美化家園”的口號,開展“舉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競賽,這一號召讓創業路上小有成就的蘭海軍想到了他的家鄉。在一次和哥哥蘭海富的閑聊中,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市里提出‘三年大造林’,我想把錢投到咱鄉的造林綠化上,就算為家鄉做點好事吧。”作為村支書的大哥激動地握住弟弟的手,一口答應下來,并與鄉黨委、政府聯系,協調造林相關問題。
家鄉的建設需要蘭海軍這樣有實力、敢投入,又能做成事的能人。新興鄉黨委政府當即決定,將集體荒山和殘次林地優先承包給他,并幫助協調解決技術、苗木等問題。
當年,蘭海軍投入60萬元,承包450畝林地,打了3眼井,安裝變壓器、電線和灌溉設施,雇用50多人,種下了7.8萬棵楊樹。但是沒多久,蘭海軍就傻了眼,一場大風把樹吹倒大半,滿地狼藉。他和工人們每天到地里把樹苗一棵棵扶起、踩實。村里人與蘭海軍見面打招呼總是說:“又去扶樹啊?”
楊樹沒有辜負蘭海軍的付出,當年樹苗成活率達到95%。此后幾年間,他每年承包1000畝荒地,打井種樹、接電灌溉、雇人護林……幾年下來,蘭海軍累計投入1800萬元,建成了3片林場、1.05萬畝林地。
開弓沒有回頭箭。為改變家鄉生態環境,蘭海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造林綠化工程上。在鄉親的鼓勵和支持下,他逐年承包荒山和進行低質林地造林,近5年總計造林7200畝,總投資700余萬元。目前,他的“家庭林場”分3處,合計占地9000余畝,現有管護用房3處、魚塘1處,為當地農民提供30個固定就業崗位,季節臨時用工每年均在5000余人次。林場所有地塊全部通電,合閘就可出水澆灌。有了這些配套設施做保障,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昔日的荒山變成了綠洲。
2012年,蘭海軍的“家庭林場”已經成功注冊為通榆縣天杉林牧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步入正軌,他們正在細致謀劃果園、綠化美化樹種繁育基地建設和林下經濟資源的開發。蘭海軍也受到市縣兩級政府的認可,先后被白城市政府授予“舉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競賽活動突出貢獻獎,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
在蘭海軍的帶動下,東太村670戶中有600多戶加入了綠化造林行列,全村造林面積超過1.35萬畝,全鄉的造林面積達到5.85萬畝,農村環境改善、種地收入提高,有效改善了當地青年外流的情況。
現在的東太村,排排樹林就像一條綠色的圍巾環繞在村子周圍。春天,野雞、山鴿成群飛來,嚶嚶成韻;秋天,林下蘑菇叢生,俯拾即是。為家鄉造林治沙,蘭海軍做到了。(史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