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我在山中當林長”——記陜西銅川基層林長王軍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0-10  
      9月的一天清晨,套上護林員馬甲,拿起一把鐵锨,陜西省銅川市王益區常家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村級林長王軍科像往常一樣
       9月的一天清晨,套上護林員馬甲,拿起一把鐵锨,陜西省銅川市王益區常家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村級林長王軍科像往常一樣出門去巡山。

      人在山中,山在林中。

      “我在山中當林長,就得實打實轉一轉,看一看!”王軍科嗓門大,聲音洪亮。他肩膀很“寬”,上面壓著守護1.8萬余畝林地的重任。

      王軍科說:“村級林長不僅是一個身份,更是一份責任。現在,護林工作更規范、更專業化了,要求也更高了。”

      王軍科的“責任田”是一道狹長的溝。“坐在辦公室,咋能巡好山?”站在瞭望臺上,王軍科的目光敏銳地盯著林區,查看有沒有亂砍濫伐情況,是否存在火災隱患。

      王軍科說,他每次巡山需要2個多小時,最長巡山路線18公里。

      “這么大一片山林,靠一個人單打獨斗肯定不行。”王軍科介紹,村里有3名專職生態護林員,還有一支由30余名黨員干部和群眾組成的森林防火應急隊。大伙兒合理分工,定期巡查,織密森林“防護網”。

      王軍科從小在這里長大,熟知每一片山林,也了解周邊群眾的生活生產習慣,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需要重點防護。按照林長制工作要求,村級林長每周至少巡山一次。但每到重要節點,王軍科總會增加巡查頻次,重點關注問題多發地區。玉米收了,有村民偷偷燒秸稈,王軍科一看到火光,立馬前去制止;有村民想砍掉影響莊稼生長的樹木,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阻;趕上清明節,他更是把心提到嗓子眼,想盡辦法消除火災隱患。

      在王軍科看來,近年來,家鄉的生態環境確實變好了。他說:“以前,村里的人會砍灌木和低矮喬木燒柴,還在路邊堆放雜物,這里水土流失嚴重,一下雨路面都是泥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增強了,不亂砍濫伐了,做飯取暖使用的都是節能環保的設施。”

      好山好水吸引了很多“驢友”,也給王軍科等人管好山林帶來壓力。

      “不過,村子有人氣是好事。光靠防不行,我們琢磨把人氣變商機,開發旅游專線,進行統一管理,既能吸引游客,還能給村民增收。”王軍科說。

      在銅川,像王軍科一樣的林長有2400余名。據了解,近年來,銅川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實現林長責任區域和基層護林組織體系全覆蓋,形成“一把手”帶頭、各級林長層層盡責保護林草濕地資源的強大合力,確保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此外,銅川市還探索建立了“林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協作機制,各級林長通過加強巡林等措施,加大了有害生物防治、濕地保護和修復、林草資源管護、野生動物保護、野外用火管控等工作的力度,共同為綠色銅川建設增光添彩。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