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龍巖市創新古樹名木保護機制,夯實古樹名木保護基礎,全市近7000株古樹名木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安”,留住了濃濃的鄉愁。
財政保障古樹名木“老有所養”。龍巖市林業局聯合市財政局出臺古樹名木保護救治保險方案,明確保費由市、縣兩級財政共同承擔,全面啟動古樹名木保護救治保險工作。2022年,全市對近7000株古樹名木進行投保,繳納保費近61萬元,通過保險資金杠桿作用使受損古樹名木應救必救。為化解群眾林業生產影響古樹生長甚至破壞古樹等實際問題,市財政出資近700萬元征收贖買上杭縣紅豆杉古樹生態園林地和林作物等,由國有單位履行古樹的日常管養職責,同時通過科學退竹造林等措施,為古樹健康生長提供優良生境。
司法守護古樹名木“老有所安”。龍巖市、縣法院與林業局協同推進將17處最易被破壞的古樹(群)列為重點保護對象,通過立牌警示、建檔巡護、掃碼普法及編印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名錄等方式實施保護。市林長辦與市檢察院發揮“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作用,通過開展古樹名木公益訴訟專線監督等活動,形成齊抓共管的保護古樹聯動機制,確保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
林長制落實落細管護責任。縣級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與每株(群)古樹名木管養責任人(單位)簽訂責任書,明確相關權利義務;市綠化委員會對古樹名木的管護責任、巡查頻率等作出具體要求,將古樹名木的日常巡查納入市對縣級林長制考核內容,確保定期、定人對古樹名木生長環境及狀況等進行動態跟蹤管理。堅持應救快救和立行立改原則,對需要搶救復壯的古樹名木及時跟蹤落實,通過發函催辦、現場督辦等形式,保證措施到位、整改到位、成效到位。近3年來,全市對328株古樹名木進行了搶救復壯和病蟲害除治。 (盧育萬)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