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東莞市委辦、市府辦印發《深入推進綠美東莞生態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了深入推進綠美東莞生態建設總體要求,積極構建“一屏三核多廊多點”的綠美東莞生態建設新格局,重點推進“三大工程”,加力構建“三大體系”,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實施增綠擴量、改綠提質、護綠促興、用綠增效,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作出東莞貢獻。
根據方案,到2027年底,全市完成林分改造提升4.98萬畝,森林撫育提升7.36萬畝,重點建設和提升8個森林公園,累計建成森林步道600公里、碧道900公里、各類公園綠地不少于1300個。到2035年底,全市完成林分改造提升11.72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6.85萬畝,混交林比例達65%以上,進一步推動優美林相、秀美生態、美麗城鄉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東莞樣板。
圍繞山水城村,打造大灣區城市“綠心”
“東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行政版圖內山、水、城環繞交融,完全可以通過優化空間布局,串連各節點,系統構建真正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態綠美格局。”東莞市林業局總工程師徐正球介紹,東莞的區域位置、生態本底得天獨厚。當前,提出深入推進綠美東莞生態建設,打造大灣區城市“綠心”正當其時。
根據方案,東莞市依托南部山脈森林、東江河流濕地、獅子洋濱海濕地建設150公里環莞綠美生態圈,推進主要山體與河流的藍綠空間融合交織,形成綠道、碧道、森林步道相互連通的“千里生態廊道”,提升黃旗—同沙、松山湖、濱海灣三大生態綠核,優化一批自然保護地,美化一批城鄉景觀節點,努力打造“綠屏環繞、綠核引領、綠廊支撐、綠點出彩”的高水平城鄉一體灣區綠心。
實施方案以全面推行林長制領導小組工作架構為支撐,圍繞“山、水、城、村”,統籌東莞市林業、水務、城管以及農業農村、交通等多部門,堅持“以山為骨”,筑牢山青林綠、連綿不斷的山地生態屏障;堅持“以水為魂”,構建水清岸綠、縱橫貫通的綠色生態水網;堅持“以城為本”,營造林城相依、林人相融的城市生態環境;堅持“以村為根”,打造美麗宜居、特色鮮明的農村人居環境。
推進“三大工程”,構建“三大體系”
為此,東莞在未來五年,系統謀劃了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森林公園品質提升、藍綠通道連通提升“三大工程”。方案提出推進林分優化和森林撫育提升,完善生物防火林帶,做好荔枝、莞香、紅花油茶“三棵樹”,保護保育特色森林群落。方案要求,重點有林地園區、鎮(街道)及國營林場至少建設一個連片大面積的森林景觀示范點。
東莞全市森林公園年迎客量高達2200萬人次,其品質提升方向備受關注。方案提出打造示范森林公園,提升一批森林公園,新建特色森林公園;強化黃旗山城市公園城區自然生態制高點的功能定位,打造旗峰人文、虎英生態、南麓藝術三大景區;著眼威遠島森林公園山海風貌及人文歷史,打造藍綠交融、文化厚重的高水準森林公園;推動紅花油茶市級森林公園建設,積極申報寶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等。
藍綠通道連通提升是一大亮點。方案規劃,構建森林步道網絡,推進綠道、碧道與森林步道融合串連,完善森林景觀帶,提升城鎮道路綠化,建設濱海綠美景觀帶。建設森林步道示范段,串連黃旗山城市公園、同沙生態公園、水濂山森林公園等重要生態版塊。
同時,東莞還以“三大工程”為抓手,提出構建城鄉綠化融合、生態資源守護、生態文化傳承“三大體系”。到2027年,力爭建成6個“廣東省森林城鎮”、20個“廣東省森林鄉村”、10個“廣東省綠美古樹鄉村”和10個“廣東省綠美紅色鄉村”,打造10條鄉村振興示范帶。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