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樂清市林業局聯合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開展了搶救保護珍稀瀕危植物天臺鐵線蓮野外回歸活動,100株天臺鐵線蓮成功回歸野外。
作為浙江省特有瀕危物種、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天臺鐵線蓮屬于極小種群植物,分布范圍狹窄,天然繁殖率極低,加之棲息地遭到人類活動破壞,已瀕臨滅絕。目前,僅在浙江東部天臺山、括蒼山、北雁蕩山海拔約800-1000米的山坡林緣及灌叢中零星分布。
野生天臺鐵線蓮,除花器官外其他形態辨識度不高,在造林、林地開發工作時,往往會被視為雜草清理。種子量小且萌發困難,出土萌芽需要至少3-6個月時間,其間還易受環境影響失去活力。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其野外種群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銳減。”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胡青荻博士介紹道,目前,基地主要通過人工扦插與播種繁殖,每年可穩定培育300-500株天臺鐵線蓮,而要達到野外回歸程度,至少要培育兩年以上。
挖坑、扶正、翻土、壓實,天臺鐵線蓮就此在百崗尖上“安家”。“這些天臺鐵線蓮已培育三年,根系非常飽滿,加上百崗尖回歸點土質較為疏松,預計一個月便能扎根。”胡青荻說。當天共100株天臺鐵線蓮回歸野外,除在原生環境雁蕩山百崗尖深處的50株外,另有50株天臺鐵線蓮種植在低海拔的平原基地作為對照組,進行回歸實驗,并設立溫、濕、光三參數測定儀等,對天臺鐵線蓮種群的生長情況進行動態監測。
“若此次低海拔回歸的天臺鐵線蓮生長態勢良好,下一步,我們計劃在不同海拔環境再次進行野外回歸工作,逐步促進其野外種群的恢復。”樂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野外回歸只是開始。樂清市林業局還將聯合相關單位持續開展種苗繁育、致瀕機理及野外回歸等研究,建立天臺鐵線蓮高效繁育栽培技術體系,確保新增天臺鐵線蓮種苗源源不斷生產,2023年計劃繁育天臺鐵線蓮種苗1000株,進一步擴大天臺鐵線蓮種群數量和規模,全面系統推動天臺鐵線蓮人工繁育和野外回歸,為我國珍稀瀕危種質資源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