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河北邯鄲:建設國家森林城市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5-26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尹振海 張曉婕  
      河北省邯鄲市地處太行山脈東麓,地勢高低懸殊,地貌復雜多樣,降水量少,造林綠化難度很大。2013年,邯鄲市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連續多年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林木覆蓋率逐年提升,2022年11月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同時,邯鄲全域創森,到2022年底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12個,占15個符合創建條件縣(市、區)的80%。邯鄲已經成為我國北方一座綠意盎然的美麗城市。

      高位推動 全民參與

      為推動創森工作,邯鄲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揮部,設立創森工作專職機構和4個專項工作組,先后印發多個實施方案、推進方案,確保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工作系統化、整體化推進。

      邯鄲市舉辦生態節日宣傳、創森主題攝影、創森短視頻大賽等多種活動,在公共場所設置生態科普欄、宣傳小品等,形成濃厚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氛圍。2017年以來,該市組織140多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約17萬人參與義務植樹,綠化面積達3000畝。

      科學綠化 提質增量

      邯鄲市以創森為抓手,實施增綠擴綠攻堅。2012年以后,連續9年每年造林52萬畝以上,林木覆蓋率從23.2%提高到35.1%,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6.48%。

      對太行深山區,邯鄲市實施集中連片荒山規模化治理,飛播造林、封山育林面積200余萬畝,實現涵養水源1億立方米。實施國家首批太行山區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營造林總面積12萬畝,新植樹木823.3萬株。實施滏陽河全流域生態治理、邯西生態示范區建設等市級重點工程,深入推進困難立地綠化。

      在主城區,邯鄲市實施“拆墻透綠”“鮮花扮城”“口袋公園”建設等園林綠化工程,建成700余個口袋公園。主城區周邊打造精品公共綠地、城市公園、郊野公園、環城綠帶,建成叢臺區紫山、復興區康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等90多個亮點工程,構建起環繞城市的森林生態圈。村莊開展“千村綠化”工程,累計完成村莊綠化美化面積16萬畝以上,建成57個國家級森林鄉村、138個省級森林鄉村。

      綠色產業 興林富民

      邯鄲市在創森中積極發展綠色富民產業。發展特色生態旅游,做大涉縣“太行最綠”品牌,做足武安“最美旅游線路”文章,圍繞濕地建設水源涵養林,實現“山一帶、水一派”。建設特色鄉村,建成峰峰藥王谷、涉縣王金莊萬畝梯田、永年王邊溪谷畫家基地等優秀森林旅游景點,2022年鄉村森林旅游游客量達910萬人次。建設休閑綠地,形成一批大中型生態休閑場所,設立參與式、體驗式生態科普場所73處,建成新型綠色出行城市綠道和休閑山水綠道,居民每萬人擁有綠道達0.8千米。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涌現武安智壽源、涉縣臺北、峰峰綠坤、磁縣善元等一批山區綜合開發示范典型。全市經濟林面積達120萬畝,太行山區核桃、花椒、連翹等優勢產業含金量不斷增加,肥鄉區精品月季,邱縣鮮切玫瑰、文冠果,廣平林下食用菌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實現興林和富民雙贏目標。

      加強管護 保障安全

      邯鄲市加強對創森綠化成果的管護。大力推行林長制,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林長組織責任體系,共有各級林長1.35萬名,通過“林長制”實現“林長治”。筑牢生態安全防線,構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空、天、地一體化的林火監控防護體系,定期實施森林病蟲害飛防作業和地面防治,成災率控制在4‰以內。強化森林資源管護,開展“金鉞”“金網”“金盾”“昆侖”等專項行動,堅決打擊亂砍濫伐、亂捕濫獵、非法侵占林業用地等違法行為。

      當前,邯鄲市正以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完善森林城市建設管理長效機制,不斷夯實基礎、提質增效,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把邯鄲打造為天藍、水綠、山青的生態之城、美麗之城、宜居之城。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