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菏澤市堅持社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實行企業化經營,實現了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與企業資源的優化組合。
在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中,菏澤市不斷改進資金分配方式,創新財政投入模式,積極推廣實施PPP、綠色金融,綠色信貸等模式,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更多投入森林城市建設領域。
一是重視社會資本投入。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三年來財政投入資金52.6億元,累計帶動社會資本投入157.8億元,全市329家綠化造林公司造林51.8萬畝。在高速公路兩側200米,國省道、鐵路、省市級河流兩側100米內全部進行綠化,突出樹種多樣性搭配,實現了高質量建設。
二是加快推動利益共享。建立村集體、村民與合作社、園林公司利益共享機制,2019年全市流轉土地35.3萬畝,占造林面積的93%。充分利用村域閑散土地,發展鄉村“邊角經濟”。全市116萬戶村民參與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工作,年均獲利870元。
三是不斷拉長產業鏈條。發揮發展綠色人造板、高端家具和木工藝品等傳統林產業優勢,創新中國林交會辦會模式,拓展林產業生產加工渠道,林木加工企業達3800余家,年加工產值1460億元,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與林木經濟良性互動發展。
在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中,菏澤市不斷改進資金分配方式,創新財政投入模式,積極推廣實施PPP、綠色金融,綠色信貸等模式,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更多投入森林城市建設領域。
一是重視社會資本投入。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三年來財政投入資金52.6億元,累計帶動社會資本投入157.8億元,全市329家綠化造林公司造林51.8萬畝。在高速公路兩側200米,國省道、鐵路、省市級河流兩側100米內全部進行綠化,突出樹種多樣性搭配,實現了高質量建設。
二是加快推動利益共享。建立村集體、村民與合作社、園林公司利益共享機制,2019年全市流轉土地35.3萬畝,占造林面積的93%。充分利用村域閑散土地,發展鄉村“邊角經濟”。全市116萬戶村民參與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工作,年均獲利870元。
三是不斷拉長產業鏈條。發揮發展綠色人造板、高端家具和木工藝品等傳統林產業優勢,創新中國林交會辦會模式,拓展林產業生產加工渠道,林木加工企業達3800余家,年加工產值1460億元,產品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與林木經濟良性互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