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打破景點旅游桎梏,打開老舊思想藩籬,為盤錦市開創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注入了新動能,提供了新支撐。
做大紅海灘 唱響蘆葦蕩
紅灘綠葦的怡人風景,助力盤錦獲得了諸多“名片”——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美麗山水城市、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態葦海濕地、中國最美濕地榜首、全球最美的50個景觀之一、中國最北海岸線……盤錦搭上全國全域旅游的“時代動車”,成為引領全省全域旅游的“示范標桿”。
如果說,紅色是盤錦最絢麗的色彩,那么綠色,正成為盤錦最亮麗的底色。
在全國全域旅游這場劃時代的改革中,盤錦的全域旅游如何規劃與布局?
“以文化視野、國際視野、新經濟發展視野充分理解并發揮濕地之都優勢,助力‘互聯網+’、智慧城市等新經濟要素,做好紅海灘蘆葦蕩的大文章,要‘做大紅海灘、唱響蘆葦蕩’,為盤錦的經濟文化建設增光添彩。”2018年2月,盤錦市委主要領導在全市領導干部大會上指明了盤錦全域旅游的發展方向,明確了工作任務。
凝心聚力 下好“一盤棋”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紅海灘、蘆葦蕩是多年“老名片”,做強更要做大。
盤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進行專題調研,將全域旅游工作納入對各級政府的績效考核……全市上下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市下好“一盤棋”,打好“組合拳”,盤活全市的旅游發展資源,從封閉的旅游行業“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旅游”轉變。
盤錦市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相繼出臺《盤錦市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意見》《盤錦市推進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打造支柱性產業實施意見》等文件。2018年9月,盤錦市政府主要領導在研究部署全市打造旅游支柱產業、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時強調,要推動旅游產業實現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從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作為引領盤錦旅游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推進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產品體系建設、引導旅游項目建設、打造旅游品牌主題活動……在諸多舉措背后,無不凝聚著盤錦市委、市政府“做大紅海灘、唱響蘆葦蕩”的堅定信心,無不體現出全市上下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發展全域旅游的精神狀態。
在盤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旅游業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2018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304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增長15.1%。今年上半年,盤錦市旅游總收入149.01億元,同比增長15.6%;接待游客1759.99萬人次,同比增長15.7%。
一組組耀眼的數據,“亮”出了盤錦市發展全域旅游的驕人成績。
“12年前,我來過盤錦,當時只有一個‘紅海灘’,一個‘鼎翔’。這個端午假期,我帶著妻女再次來到盤錦,發現這里不僅有紅灘綠葦,還有北旅田園、錦繡花谷、溫泉、民宿……”來自鄭州的游客李又榕一口氣說出了十來個景點,他由衷地說,“盤錦旅游變化之大,讓人刮目相看!”
彰顯濕地個性 挖掘生態內涵
四季皆景觀,引聚八方客。
作為原國家旅游局確定的“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市,盤錦市全域旅游產品體系日趨完善。春季“觀鳥賞花,踏青徒步”、夏季“生態避暑,休閑游釣”、秋季“觀紅灘綠葦,品蟹肥稻香”、冬季“嬉冰雪、泡溫泉、享民俗、過大年”,四季游產品讓盤錦全域旅游成為遼寧旅游的亮麗名片。
今年,盤錦市旅游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全市各縣區開工重點旅游項目20個,含章湖、錦繡花谷等項目全面對外營業。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獲得“全國十大濕地旅游示范基地”稱號,正全力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深入開展旅游“廁所革命”,在景區景點、旅游特色村等涉旅場所新建或改建廁所98座。打造民宿(農家樂)2000多間,床位8600多張,走出一條鄉村旅游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為充分發揮城市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推動盤錦全域旅游跨越式發展,今年5月,盤錦市出臺《盤錦市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暫行辦法》,明確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每年不少于2000萬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這一“大手筆”的設立,將極大推動旅游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更好打造全域旅游城市奠定基石,對加快盤錦文旅產業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同時,也標志著盤錦旅游產業發展即將進入一個新紀元。
盤錦全域旅游引領的生態發展之路寬廣而清晰!
從紅灘綠葦的自然景觀到雄渾厚重的人文景觀,從精彩紛呈的各大節慶到好戲連臺的旅游品牌主題活動,從一花獨放到花開遍地,把魅力獨具的生態環境與旅游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一幅美麗的全域旅游畫卷正在盤錦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