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林業局近日出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林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省將重點加強森林經營、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濕地和紅樹林保護與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珠三角地區自然保護地體系、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自然教育體系、林業綠色產業富民體系、粵港澳大灣區林業交流合作9個方面工作。
2019-2020年,珠三角地區將完成造林更新21.9萬畝、中幼林撫育218.48萬畝、綠化美化村莊792個、沿海基干林帶建設1.1萬畝,在50個省定貧困村開展省級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建設。力爭到2020年,珠三角9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2%。推動出臺《廣東省生態公益林條例》,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區劃市縣級生態公益林,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標準提高到每畝平均40元,特殊區域提高到每畝46元左右。
全省將組織編制并啟動實施珠三角森林生態廊道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規劃等專項規劃。推進《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修訂,開展紅樹林保護及造林恢復。2019-2020年,珠三角新增濕地公園23個以上,營造紅樹林2830畝。加強區域內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監測與合作,推進《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推進珠三角地區各類型自然保護地整合,將重要的河口海灣、珊瑚礁、紅樹林分布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以自然保護地為基礎,建設50-100個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自然教育基地和一批自然生態文化教育場所。積極創建國家公園。
深化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珠三角省級林業龍頭企業從目前的46家增加到80家,全省省級林業龍頭企業超過300家。推進國家級、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珠三角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5個、全省建設100個以上。
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在濕地和紅樹林生態修復與保護、林業災害應對、生態廊道和森林城市群建設,以及森林旅游、康養、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聯合開展中華白海豚保護及珊瑚礁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