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發展如何助力鄉村振興?11月21日,第五屆湖北生態文化論壇在荊門舉行,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先進地區代表和湖北省林業工作者圍繞“林業發展與鄉村振興”議題,共同商討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為湖北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林業是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基礎
“樹多就是美景,樹老就是文化。農村美,美就美在綠化上。”湖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新池介紹,湖北是林業大省,林地和濕地占全省國土面積的55%,林業是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基礎,是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表示,通過全民義務植樹、打造“綠色鄉村”、編織“綠色通道”和創建綠化模范縣、森林小鎮、綠化示范村,積極推進鄉村荒山荒地、道路、水系、村莊、“四旁”和農村庭院植樹造林、綠化美化,努力增加鄉村綠化總量。
近年來,湖北持續推進綠滿荊楚行動、精準滅荒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林業重點工程和森林城鎮、綠色鄉村建設,建設了一大批美麗宜居鄉村,為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生態支撐。
林業產業助力山區群眾增收致富
宜昌官莊村山上山下連片發展柑桔1.1萬畝,昔日的荒山變成了產業園區和休閑景區;通山縣板橋村盤活林地資源,建成油茶基地3000畝,香菇基地800畝,林下養雞2萬只,貧困村變身富裕村……
“實現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林業是重要路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守攻表示,林業可以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和綠色林產品,推動鄉村振興,助力綠色發展。
湖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新池表示,鄉村振興的重點、難點都在貧困山區,這些地方林業資源豐富,振興的依靠在山、潛力在山、希望也在山。
近年來,湖北省每年新增油茶、核桃、中藥材等林特經濟30多萬畝,已建成396萬畝油茶基地、303萬畝核桃基地、19萬畝彌猴桃基地、167萬畝的中藥材基地等,成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在本屆生態文化論壇上,孝感市、仙桃市、潛江市、松滋市、石首市、咸豐縣、竹山縣等7個市縣獲得“湖北省森林城市”稱號。
湖北生態文化論壇創辦至今已是第五屆。五年來,緊扣時代發展脈搏,立足林業職責使命,一年一個主題,邀請國內外著名院士、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參與,論壇影響不斷擴大,湖北生態文化論壇已經成為一個區域性、高水平的林業生態文化峰會,成為湖北生態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