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寧波的公園綠地建設日新月異。以前,老城區只有中山公園、江濱公園、月島公園、兒童公園、江北公園、白沙公園6個公園;現在,大部分居民出行500米就能步入公園綠地看風景,城區有大大小小公園170多個。公園多了,人居環境改變了,市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從事園林管理工作40多年、從寧波市園林管理局退休的謝耀榮,親身經歷了寧波公園的變化。
中山公園曾是唯一設施較全的公園
謝耀榮說,他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參加工作的。當時,中山公園是寧波唯一園林設施較全的公園。每到節假日,人山人海,擠得不成樣子。此外,還有江濱公園、月島公園、兒童公園、江北公園、白沙公園等5個公園。
改革開放給寧波園林綠化事業帶來勃勃生機。從1982年起,我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見縫插綠、擠地插綠”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居民區紛紛栽樹種草、綠化環境。
1984年,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市樹、市花決定后,寧波人又以空前的熱情加快城區園林綠化步伐。在此后的10多年里,城區200多條大街小巷普遍樹木成行,同時結合舊城改造和利用邊角隙地、河灘地,新建、擴建了動物園、海曙公園、江廈公園等15個公園。
謝耀榮說,1996年,我市確定當年為“綠化年”,僅用半年就建成了漂亮的杉杉公園。
此后,人們不再滿足于袖珍式綠地公園。“擴大規模,提高檔次”成了新一輪綠化建設的追求。大規模、高品位建設園林綠化開始了,中山廣場、月湖景區、潘火立交綠地、長江路綠化帶等一大批大型城市綠化項目相繼完工,中山路、環城西路等一批賞心悅目的綠化樣板道路先后建成,賣魚河、西郊河、北斗河等經過疏浚、綠化,漸成亮麗風景線。
“走出家門是花園”已成常態
謝耀榮說,近20年來,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公園出現。2003年年底,我市還成功加入“國家園林城市”行列。
從2014年到現在,海曙區夏禹公園、包家河公園二期、江北灣頭東線濱江綠化工程、奉化江濱江綠地、鄞州公園二期、院士公園、寧波植物園、高新區濱江水韻公園等20多個公園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在過去的4年里,寧波公園綠地每年新增689萬平方米,相當于20個日湖公園的面積。現在,對很多寧波人來說,“走出家門是花園”已成為一種常態。
謝耀榮說,寧波公園的發展從剛開始的單一化到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升級,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如“三江六岸”濱江公園彰顯寧波歷史文脈、地域風情、自然生態和都市生活等內涵特色。以三江口為起點,余姚江至機場路、奉化江至杭甬高速、甬江至世紀大道,全長約36公里。
據了解,目前中心城區有大大小小公園170多個,公園的服務半徑縮小,居民一出門就有公園綠地可以休閑娛樂。一些公園除了保持歷史建筑韻味外,還成了地標,如月湖公園、日湖公園、鄞州公園等。
今年3月1日實施的新《寧波市城市綠化條例》明確規定了城市綠化總指標,即“城市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5%,綠地率不低于3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12平方米”。
公園功能越來越完善
如今,公園的功能也越來越多。除了滿足人們休閑娛樂外,更重要的是還承擔著改善空氣質量、科普、煅煉身體等功能。
位于鄞州中心城區的鄞州公園,2003年3月開工,2005年11月竣工,占地25.6公頃,是一個集旅游、康體、娛樂、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也是鄞州新中心城區“一心、二軸、三環、四廊、三十六點”綠地體系的中心,有鄞州“綠肺”之稱。
日湖公園這些年來也進行了多次功能提升。最近一次提升是在去年,主要依托日湖公園多年建立形成的生態系統,進一步打造物種多樣化,更好地組織水綠空間和生物景觀,建設并促進和融入寧波海綿城市生態圈。日湖公園入口廣場區以文化展示、入口主廣場以及相應的休閑場所為主,增加標志性構筑物,打造充滿自然氣息的文化休閑天地;文化休閑區以海上絲綢之路為基調,凸顯濱海文化;運動休閑區將環湖慢行系統與多功能場地結合,新增花箱植物;科教休閑區新增兒童嬉戲區,打造體驗式自然教育,突出植物科普;道路形象區則在靠近城市道路區域提升道路沿線形象,重點打造道路交叉口的景觀。
主題公園不斷涌現
近年來,各種特色的主題公園也是寧波公園建設的一大特點,像院士公園、愛心公園、兒童公園等,都讓人眼前一亮,給公園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和文化符號。
2016年建成的新典公園,主打“生態新生活、典藏公園里”主題,融入剪紙、折紙藝術等傳統元素,形成兩個景觀界面以及三大功能區塊的總體框架。其中兩個景觀界面包括城市道路界面、濱水岸線界面,三大功能區塊分為足跡、活力、共享三大區,集休閑、娛樂、運動功能為一體。在空間布置上,濱水端以生態林帶為主,形成綠色的空間圍合,沿路、濱水將視線交錯打開,分別展現道路捷徑和濱河水景二重界面,提供符合各種活動需求的活動空間。
愛心公園前期邀請中國美院進行總體設計,目前開放的一期工程包括公園門樓、部分愛心雕塑、愛心展廳和志愿服務驛站等,接下來將對驛站進行拓展,逐步完善服務內容。這里將是寧波志愿活動的基地,會不定期開展志愿者獻愛心活動。
“改革開放40周年,公園已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以后還會有更多高品質的公園出現,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謝耀榮說。
中山公園曾是唯一設施較全的公園
謝耀榮說,他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參加工作的。當時,中山公園是寧波唯一園林設施較全的公園。每到節假日,人山人海,擠得不成樣子。此外,還有江濱公園、月島公園、兒童公園、江北公園、白沙公園等5個公園。
改革開放給寧波園林綠化事業帶來勃勃生機。從1982年起,我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見縫插綠、擠地插綠”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居民區紛紛栽樹種草、綠化環境。
1984年,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市樹、市花決定后,寧波人又以空前的熱情加快城區園林綠化步伐。在此后的10多年里,城區200多條大街小巷普遍樹木成行,同時結合舊城改造和利用邊角隙地、河灘地,新建、擴建了動物園、海曙公園、江廈公園等15個公園。
謝耀榮說,1996年,我市確定當年為“綠化年”,僅用半年就建成了漂亮的杉杉公園。
此后,人們不再滿足于袖珍式綠地公園。“擴大規模,提高檔次”成了新一輪綠化建設的追求。大規模、高品位建設園林綠化開始了,中山廣場、月湖景區、潘火立交綠地、長江路綠化帶等一大批大型城市綠化項目相繼完工,中山路、環城西路等一批賞心悅目的綠化樣板道路先后建成,賣魚河、西郊河、北斗河等經過疏浚、綠化,漸成亮麗風景線。
“走出家門是花園”已成常態
謝耀榮說,近20年來,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公園出現。2003年年底,我市還成功加入“國家園林城市”行列。
從2014年到現在,海曙區夏禹公園、包家河公園二期、江北灣頭東線濱江綠化工程、奉化江濱江綠地、鄞州公園二期、院士公園、寧波植物園、高新區濱江水韻公園等20多個公園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在過去的4年里,寧波公園綠地每年新增689萬平方米,相當于20個日湖公園的面積。現在,對很多寧波人來說,“走出家門是花園”已成為一種常態。
謝耀榮說,寧波公園的發展從剛開始的單一化到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升級,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如“三江六岸”濱江公園彰顯寧波歷史文脈、地域風情、自然生態和都市生活等內涵特色。以三江口為起點,余姚江至機場路、奉化江至杭甬高速、甬江至世紀大道,全長約36公里。
據了解,目前中心城區有大大小小公園170多個,公園的服務半徑縮小,居民一出門就有公園綠地可以休閑娛樂。一些公園除了保持歷史建筑韻味外,還成了地標,如月湖公園、日湖公園、鄞州公園等。
今年3月1日實施的新《寧波市城市綠化條例》明確規定了城市綠化總指標,即“城市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5%,綠地率不低于3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12平方米”。
公園功能越來越完善
如今,公園的功能也越來越多。除了滿足人們休閑娛樂外,更重要的是還承擔著改善空氣質量、科普、煅煉身體等功能。
位于鄞州中心城區的鄞州公園,2003年3月開工,2005年11月竣工,占地25.6公頃,是一個集旅游、康體、娛樂、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也是鄞州新中心城區“一心、二軸、三環、四廊、三十六點”綠地體系的中心,有鄞州“綠肺”之稱。
日湖公園這些年來也進行了多次功能提升。最近一次提升是在去年,主要依托日湖公園多年建立形成的生態系統,進一步打造物種多樣化,更好地組織水綠空間和生物景觀,建設并促進和融入寧波海綿城市生態圈。日湖公園入口廣場區以文化展示、入口主廣場以及相應的休閑場所為主,增加標志性構筑物,打造充滿自然氣息的文化休閑天地;文化休閑區以海上絲綢之路為基調,凸顯濱海文化;運動休閑區將環湖慢行系統與多功能場地結合,新增花箱植物;科教休閑區新增兒童嬉戲區,打造體驗式自然教育,突出植物科普;道路形象區則在靠近城市道路區域提升道路沿線形象,重點打造道路交叉口的景觀。
主題公園不斷涌現
近年來,各種特色的主題公園也是寧波公園建設的一大特點,像院士公園、愛心公園、兒童公園等,都讓人眼前一亮,給公園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和文化符號。
2016年建成的新典公園,主打“生態新生活、典藏公園里”主題,融入剪紙、折紙藝術等傳統元素,形成兩個景觀界面以及三大功能區塊的總體框架。其中兩個景觀界面包括城市道路界面、濱水岸線界面,三大功能區塊分為足跡、活力、共享三大區,集休閑、娛樂、運動功能為一體。在空間布置上,濱水端以生態林帶為主,形成綠色的空間圍合,沿路、濱水將視線交錯打開,分別展現道路捷徑和濱河水景二重界面,提供符合各種活動需求的活動空間。
愛心公園前期邀請中國美院進行總體設計,目前開放的一期工程包括公園門樓、部分愛心雕塑、愛心展廳和志愿服務驛站等,接下來將對驛站進行拓展,逐步完善服務內容。這里將是寧波志愿活動的基地,會不定期開展志愿者獻愛心活動。
“改革開放40周年,公園已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以后還會有更多高品質的公園出現,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謝耀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