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科技 » 正文

      應對城市洪澇:“綠色海綿”獲2012ASLA杰出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05  

        近日,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官方公布了2012ASLA專業及學生組獲獎名單。專業組獎項涵蓋了全美及世界各地的公共空間、住宅設計、校園、公園以及城市規劃設計等范疇。在超過620件參賽作品之中,最終37件作品分獲:綜合設計,住宅設計,分析和規劃,溝通交流,設計研究,以及地標設計等獎項。據統計,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與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分別榮膺專業組獎項。

        由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哈爾濱群力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獲得今年ASLA專業組唯一的“綜合設計類杰出獎”。這是俞孔堅教授和他領導的團隊獲得的第九個備受全世界矚目的ASLA設計獎項。以朱育帆為總設計師的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團隊設計在上海辰山礦坑花園項目獲得“綜合設計類榮譽獎”。

      \

      設計中應用一些高架橋、觀光臺等

        俞孔堅教授的哈爾濱群力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探索了一條通過景觀設計來解決城市雨洪問題的創新方法:即建立城市“綠色海綿”,將雨水資源化,使雨水發揮綜合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包括,補充地下水,建立城市濕地,形成獨特的市民休閑綠地等等。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目前已經成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評委會稱該設計“耳目一新!他開創了一個新的專業方向。設計為景觀創造了多種不同的時刻。”

        近年來,城市澇災已成為困擾著中國各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雨后“看海”已成雨季無奈風景。澇災給城市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損害,并危及生命。城市雨洪公園的誕生,為解決城市澇災指明了一條出路,一條通過生態和景觀設計來解決常規市政工程所沒能解決的更有效的途徑。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首個雨水公園在哈爾濱群力新區出現了。從2006年開始,位于哈爾濱東部的群力新區開始鍵設,總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積大3200萬平米,規劃13-15年時間全部建成。將近有30萬人口。新區綠地面積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將是城市的硬化地面。而當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卻集中在6至8月(占60-70%)。本地處于低洼平原地帶,歷史上洪澇平繁。2009年中,受當地政府委托,俞孔堅和他的團隊,承擔了群力新區的一個主要公園設計。公園占地34公頃,為城市的一個綠心。場地原為濕地,但由于周邊的道路建設和高密度城市的發展,導致該濕地面臨水源枯竭,濕地退化,并將消失的危險。設計的策略是將該面臨消失的濕地轉化為雨洪公園,一方面解決新區雨洪的排放和滯留,使城市免受澇災威脅,同時,利用城市雨洪,恢復濕地系統,營造出具有多種生態服務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實踐證明,設計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設計的意圖。建成的雨洪公園,不但為防止城市澇災做出了貢獻,同時成為新區城市居民提供優美的游憩場所和多種生態體驗。同時,昔日的濕地得到了回復和改善,并已晉升為國家城市濕地。該項目成為一個城市生態設計,城市雨洪管理和景觀城市主義設計的優秀典范。

       
       
      [ 論文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論文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