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消息:近幾天,浙江省東陽市湖溪鎮雅江村的多肉種植戶張智良遇到了件煩心事。家門前的多肉大棚連續幾個夜里遭小偷光顧,辛苦培育出的不少“貴貨”慘遭洗劫。“現在多肉火了,連這么偏僻的鄉下也開車過來偷。”報警后,老張無奈地給大棚裝上了監控攝像頭。“這一年來漲得厲害,就不難引起別人的注意。”
“可以說,年輕人和網絡是多肉植物走紅背后的最大推手。”建有多肉基地的90后小伙厲宇航說。
“肉迷”打飛的買空韓國多肉
“去年才10元的桃美人(多肉的一個品種),現在一株竟然要30元!”時隔半年,喜歡擺弄花草的陳小姐在相同店鋪購買相同品種的多肉時發現,價格飛漲,令她難以接受。而陳小姐碰到的漲價并不是個案,記者走訪了江北花鳥市場和城區幾家花店后發現,多肉價格連連跳檔,相比去年,幾乎所有品種的多肉植物價格至少漲了50%。
如今,厲宇航已經在白云街道東山塢村建起了自己的多肉基地,為了保證品種優良,每個月他都要去韓國考察。“今年有大批中國人去韓國購買多肉,無論是個人還是批發商,幾乎每個多肉農場都有中國人在,甚至有些多肉農場都被買空了。”前不久,厲宇航陪同幾名義烏多肉發燒友前往韓國多肉農場,義烏“肉迷”打算出資200萬元購買多肉用以觀賞。“這件事在韓國多肉界引起了一陣小騷動,但是沒有一個農場能提供如此大量的多肉。”于是,農場主們聚集起來提供自家多肉,最終,因韓方哄抬價格,洽談不了了之。
“從去年上半年到現在,絕大部分多肉價格漲了好幾倍。”厲宇航算了算,一株3年生的“勞爾”,去年上半年的售價為400元,到現在僅進價就要1500元。一株“白熊”從去年的60元漲到180元。即便如此,韓國市場的多肉仍普遍供給中國。“韓國多肉市場在前些年已經跌至冰點,而現在,中國人的購買力加上韓國人的炒作,使得韓國多肉市場煥發了‘第二春’。每當我們走進韓國多肉農場,農場主們個個喜笑顏開。”
多肉不僅僅是植物
從振興路夜市到第一百貨的專柜;從辦公室到自家庭院……身邊已隨處可見多肉的身影。不少家庭主婦做起了多肉代理,上班族也因為賣多肉有了自己的“副業”。今年年初,在銀行工作的小孫興致勃勃地做起了多肉代理,他從多肉基地批發來多肉在朋友圈內販賣,每個周末,他開著車一家家地將多肉送貨上門。“幾個星期便回本,接下來我想自己培養一些品種節省成本。”
多肉種植戶張智良的女兒屬于浙江地區較早進入多肉市場的一批人,已在寧波慈溪一帶建立起多肉基地。干了大半輩子土建工程的張智良果斷地緊隨其后,選擇進入針對個人消費者的多肉市場,并在家門前建起大棚。對于多肉的價格變化,他提到最簡單的判斷標準是:一旦某個品種價格上漲,就是韓國已缺貨;一旦某個品種價格下降,則是中國已大量培育出來了。
然而,多肉植物所帶動的市場并未止步于花卉本身,“下一步,我打算在橫店開一家多肉主題咖啡館。”老張說。而同樣,厲宇航已經將他的多肉基地關停改造,“接下去要在基地里開設陶藝、露天咖啡吧,和村民合作建立垂釣場、燒烤吧。將普通的參觀-購買模式轉變成體驗休閑模式。”軟陶多肉,多肉手繪,多肉圖案的蛋糕,多肉主題咖啡館,甚至于追著多肉去旅行。這些衍生物與多肉市場一榮俱榮。
隨著進入多肉市場的資本越來越多,這個市場會不會也像當年的蘭花熱一樣變成“泡沫經濟”?厲宇航判斷多肉市場的漲價潮還將持續一年多。對于這個市場的未來,他仍舊看好,中國的多肉市場并未飽和,而和其他行業一樣,追求高品質的商家最終會活下來。而60歲的種植戶老張則把這一行業的未來寄托在年青一代的愛好者身上,源源不斷的消費者,才是市場的主宰。
推薦閱讀:
上饒花店萌態十足多肉植物成新寵
多肉植物致真會引發心臟病嗎?
金華:采用高溫焚燒銷毀來自韓國進境的多肉植物
浙江溫嶺:多肉植物花卉超市“賣萌”
(來源:金華日報)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