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駱維剛夫婦管理苗木花卉。 通訊員 朱本雙 攝
荊楚網消息 (通訊員 朱本雙) 碩果累累的甜柿子、長勢茂盛的紅葉石楠、鮮花盛開的月季……7月7日,筆者來到湖北省竹山縣美竹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看到合作社理事長駱維剛和妻子何小紅正在苗木基地忙碌著修剪枝葉、殺蟲除草。
現年45歲的駱維剛是竹山縣擂鼓鎮棗園村四組農民,從事運輸行業10多年,辛辛苦苦積攢了一定的資金。
2014年初,駱維剛讀懂國家大力支持農村專業發展合作社、產業發展促進精準脫貧等惠民政策,搶抓機遇,暗下決心,和妻子何小紅商量,改行種植苗木。說干就干,技術為先。萬事開頭難。駱維剛夫婦開始在自家自留地“試水”種植,由于缺乏種植技術,駱維剛夫婦積極向農業、林業專家請教,逐步掌握栽培、嫁接等苗木實用專業技術,開始進行苗木試種。在孜孜不倦的學習中,駱維剛夫婦的種植技術、管理理念得到迅速提高。
“現在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生活越來越好,老百姓也開始玩花草、修盆景,庭院綠化、亮化、美化、香化走進平常人家,苗木市場前景不錯,我一定會讓村民們嘗到苗木致富的甜頭。” 駱維剛樂呵呵地說。
駱維剛夫婦看到自留地里竟開滿了姹紫嫣紅的鮮花,苗木長勢喜人,更增加了把苗木做大做強的信心和決心。2016年,在擂鼓鎮黨委政府和棗園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她們多方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在擂鼓鎮棗園村二組流轉土地300畝,注冊成立了竹山縣美竹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辦理了營業執照和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果樹研究所聯辦,依托研究所提供的技術指導與種苗,帶動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大量種植苗木和務工增收。
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精準扶貧穩步推進,苗木市場行情看好。初次“試水”花卉苗木市場,她們就嘗到了甜頭。從此,駱維剛夫婦就認定了種植花卉苗木這條路。開始大量培植精品桂花、茶花、紅楓、泰山松、紅葉石楠、大葉女貞等綠化苗木,軟籽石榴、桃、李、杏、柿等林果優質苗木。
由于她們的苗木質優價廉,附近的農戶、企事業單位等紛紛前來購買,政府干部、農技專家也熱心前來幫助她們搞綠化規劃、植樹造綠,苗木銷售額逐年攀升。
棗園村二組72歲的老人李邦慶,將自家1畝1分土地流轉給了美竹苗木合作社,每年獲得流轉費600元。他本人在苗木基地打工,日薪120元。如今,他已掙到 6000多元。 “不離土離鄉,干的也是老本行,收入卻是以前辛苦種地的3倍。”李邦慶由衷感慨。
“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村民致富,已被大家認同,駱維剛夫婦很欣慰,她們每年都要兌現合作社土地流轉費15萬元,發放社員務工工資近40萬元,帶動31戶貧困農戶如期脫貧,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帶動村民致富成為現實。付出終有回報。2018年6月,美竹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榮獲“竹山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創業過程雖然很累,但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我們感到很充實、很快樂。”“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力爭將苗木基地發展到500畝,我們一定要把美竹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成一個集優質苗木技術研發、生態觀光鄉村游等為一體的“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帶動更多貧困戶走上致富道路。” 談及合作社的未來,駱維剛夫婦充滿憧憬。

圖為:駱維剛察看甜柿子生長情況。 通訊員 朱本雙 攝

圖為:駱維剛妻子何小紅向專家請教病蟲害防治知識。 通訊員 朱本雙 攝

圖為:駱維剛向群眾了解苗木種植情況。 通訊員 朱本雙 攝

圖為:駱維剛指導合作社社員苗木修剪。 通訊員 朱本雙 攝

圖為:竹山縣美竹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一角。 通訊員 朱本雙 攝

圖為:美竹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榮獲“竹山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通訊員 朱本雙 攝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