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行宮說清代,雖由人工宛天開。歷史雷聲已消遁,博物公園山水美。《頤和園》 陳家泠來時云岡飛雪中,神韻蒼涼古意濃。北魏造像逾五萬,大同因之大不同。《云岡石窟》 張培礎華夏文化重正統,儒家學派得推崇。曲阜有了孔先師,位居世界圣城中。《曲阜孔廟》 王宏喜唐宋明月照霧都,摩崖石刻佛為主。寶頂北山四海聞,大足走通五洲路。《大足石刻》 張培成奇峰溶洞地下河,林林總總喀斯特。世界罕見滇黔桂,生態自然多樣歌。《南方喀斯特》 顏梅華石窟龕室始前秦,壁畫彩塑存至今。別有洞天千佛像,沙漠綠洲藝術林。《莫高窟》 汪家芳李冰率眾克萬難,成就天府好文章。我等拜水都江堰,探幽問道青城山。《都江堰》 汪觀清據悉,至2012年7月,中國先后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有43處。保護世界遺產,就是尊重歷史,保護人類文明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
揮毫列錦繡,落紙如云煙,相得益彰詩書畫,互映成趣三者間。以這樣高雅形式逐一表現中國的世界遺產,是一項格局大、難度高的文化藝術工程,靠的是群體的智慧和力量,正如趙啟正同志為本書《中國的世界遺產》所作之序言標題所強調的“群賢共釀藝術香”。這的確是一壇散發著藝術異香的“好酒”。
這里要感謝參與這件盛事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作者。他們在既有公務與創作任務的繁忙中,硬是騰出時間和精力,按照編委會的要求,出色完成了《中國的世界遺產》的創作。他們當中年逾八秩和九秩的各為5人和3人,最大者九十晉八。“國寶壽星”加盟,倍增祥光瑞彩。他們以模范行動詮釋了何為丹誠之心。
愿人們透過《中國的世界遺產》這扇“窗口”,領略藝術大家的匠心、傳統優秀文化的韻味;看到一個悠久的中國、美麗的中國和進步的中國。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