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自然的博弈,是社會永恒的主題。
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競賽,是一場此消彼長的游戲,是一場互有攻守的默契。大自然有他的規(guī)律與底線,人類無法絕對征服和輕易挑戰(zhàn),但卻可以在保持敬畏的同時循序漸進的改造自然,一步一步的優(yōu)化和拓展我們的生存空間,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與默契。
“不毛之地”變成了“京北旅游新干線”
時近仲夏,今天的豐寧草豐林茂、繁花似錦,開始敞開胸懷迎接著來自北京、天津的客人。這個曾經的不毛之地,現(xiàn)在已經成為京北旅游度假的“新干線”。
在豐寧,筆者遇到了來自北京的游客王先生,攀談幾句王先生就打開了話匣子,聊起他來豐寧的一些感受。“以前去壩上、圍場都會路過豐寧,這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都不錯,有森林公園、大峽谷和京北第一草原,而且還是潮河和灤河的源頭,就叫上朋友、帶上孩子過來逛一逛走一走,也算是一種飲水思源吧!”
對此,豐寧縣林業(yè)局站長廉詩啟也感慨的表示,現(xiàn)在豐寧環(huán)境好了,旅游景點也多了;北京到豐寧的路也越修越好,現(xiàn)在從北京出發(fā)三個小時就能到豐寧,以往可都要六個小時的山路,而且是顛上顛下的。北京人愛來豐寧過周末,現(xiàn)在這里已經成為他們的后花園;近幾年來豐寧買房的北京人也越來越多了,在承德幾個縣里面,豐寧的房地產是最火的。
16年前,那個時候,我們的手機還不能拍照,不能上網,自然也不能隨時隨地發(fā)朋友圈。如果當時你來到這里,看到那遍地的黃沙和幾乎被風沙吞噬的村莊,相信你被殘酷的自然環(huán)境震撼和壓抑的心情一定無法表達。
在小壩子鄉(xiāng)護林員張大爺?shù)幕貞浝?,過去一到春天沙子就特別厲害,不但堆滿院子甚至都已經與超過了房檐,村民們得用驢車、馬車往出拉,簡直就是“黃沙埋了墻、流沙壓塌房、種地不打糧”,根本沒法正常過日子,當時村里人能出去的人都出去了。一旁的張大媽補充道:“那時候都沒有姑娘愿意嫁到這個沙窩子里來,像今天一樣有企業(yè)過來投資辦廠,有大城市的人過來旅游觀光,當時這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保衛(wèi)豐寧”就是保障“首都生命線”
當時,日益嚴峻的沙化不但影響了豐寧當?shù)鼐用竦纳?,還給200公里外的首都北京帶來了環(huán)境壓力。作為防風治沙的前哨,豐寧沙化不但加重了北京的沙塵暴天氣,而且威脅著潮白河的水源,直接影響著北京的生活用水。所以,毫不夸張的說,豐寧也算是首都北京的“生命線”。
豐寧問題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00年5月,朱镕基總理來到小壩子鄉(xiāng)榔頭溝村視察,作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緩,建設綠色屏障勢在必行”的指示。
從此,小壩子鄉(xiāng)一下子有了名氣,治沙工作不僅有了政策上的支持,還得到水利、林業(yè)部門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此外,來自社會各方的支持和援助也源源不斷地送到這里。不但有很多知名企業(yè),還有很多民間社團組織、志愿者協(xié)會等,大家表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都想為豐寧這片土地做點什么。

植樹造林“有人來了就不走了”
改善環(huán)境不容易,涉及到了眾多方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止是栽一棵樹,種片林子那么簡單。而且是在豐寧,這個地理和天氣土壤條件極為復雜的地方。人類向大自然開戰(zhàn),大自然豈能輕易屈服,這場博弈自然也是你進我退、你守我擾,你疲我打,你退我攻。要植樹了,可你在風沙漫天中站都站不穩(wěn),人家壓根就不給你擴大戰(zhàn)果的機會,小樹苗勉強栽上第二天給你來個全軍覆沒那是常事兒。而且在豐寧治沙,也不僅僅是植樹造林那么簡單,居民收入來源、生活方式、習慣等日常生活、地方經濟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得考慮,要從生態(tài)上立足綜合治理,才能長治久安。
有很多人聽說情況這么復雜就不愿意來了,有很多人干了一兩年來了又走了。當然也有一批人,來了就不走了,卯足了勁兒非得把這事干成了,這一干就是16年。2000年,豐田汽車公司與中國科學院中日科技與經濟交流協(xié)會、河北省林業(yè)局/豐寧縣林業(yè)局、日本NPO地球綠化中心共同啟動了“21世紀中國首都圈環(huán)境保護示范基地”項目,與豐寧人民一起,開始了向沙漠化宣戰(zhàn)的征程。
今天,在豐寧縣小壩子鄉(xiāng)和黃旗鎮(zhèn)等地看到成行的綠樹郁郁蔥蔥,我們已經很難想象當時植樹開始面臨的困難。
據(jù)豐寧林業(yè)局的廉站長回憶,項目初期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樹木成活率低,在豐寧這種復雜嚴峻的自然環(huán)境下,這已不是靠單純的“補種”能解決的問題。豐田的農學技術專家長時間蹲守在林地展開周密調研,逐一分析造成“成活率低”的不同成因,然后再“對癥下藥”。最終,根據(jù)當?shù)夭煌瑓^(qū)域的地勢、氣候、降水量和土壤條件,因地制宜的在不同區(qū)域選擇栽種19種不同的植被。比如,在山地栽種油松、落葉松;在沙地種植檸條、沙棘;在谷底構筑白楊的雙層防護林等等,對土壤形成了立體式、網格式的植被覆蓋。
護林員張大爺至今還記得,有一年,油松苗木老是種不活,種上沒幾天就死,很奇怪。專家們就晚上蹲點一直在那兒看,最后發(fā)現(xiàn)是被野兔給吃了,原來這個野兔是需要磨牙的,牙要是不磨就會掉,矮的油松苗就特別容易被兔子用了“磨牙”給啃死,后來改種了更高一點的小油松,這樣的話,兔子就吃不著了。
在這個項目里,豐田投入了超過四千萬元的資金支持,還派駐了專家再當?shù)剡M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調查和技術推廣,通過栽培草藥、果樹等,改善農業(yè)生產結構、促進農民經濟自立。到今天,這項目已整整堅持了16年。
“金壩子”里的鄉(xiāng)親們“日子越過越好”
16年后的今天,黃沙遍地已經變成了綠樹成林,蕭瑟在漫天風沙中的貧瘠山村變成了翠蔭環(huán)繞、生機勃勃、豐姿水潤的大美豐寧。如果你第一次來到這里,一定難掩激動第一時間將興奮的你和這旖旎風光一起分享到你的朋友圈,一定能收獲無數(shù)個贊。
這場持續(xù)16年而且至今仍在繼續(xù)的博弈,人與自然逐漸在互有攻守中達到一種默契與和諧。山綠了,沙少了,最為受益的還是當?shù)氐拇迕瘢?ldquo;我家窗臺上的土幾乎已經看不到了,就是刮再大的風,村子里街道上也不再起那么大的土了。鄉(xiāng)里的招商引資辦的很紅火,一些企業(yè)過來投資辦了廠,聽說還有什么光伏產業(yè)的高新企業(yè),很多外出打工的鄉(xiāng)親們都回來上班或者搞農家樂和餐飲旅游了。”當?shù)卮迕窭咸K高興地說,過去黃沙滿天飛、流沙壓塌房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走進塞北豐寧感受人與自然的16年博弈汽車殿堂
68歲的小壩子鄉(xiāng)的護林員張大爺,如今已經搬進了當?shù)卣疄槁鋵嵧烁€林而統(tǒng)一修建的新村,與鄉(xiāng)親們一起開始了“新農村”的生活。有一點不變的就是,張大爺依舊每天穿行在山林中,兢兢業(yè)業(yè)的守護著這片綠色。“為了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也為了子孫后代,我一定要把這片林子看好。”張大爺平時話不多,但是句句都和這片土地一樣自然、實在。
在這個夏季,讓我們一起走進塞北豐寧,體驗那片變化中的旖旎風光和淳樸的人文風情,為這場人與自然的博弈加油點贊!人與自然的博弈,是社會永恒的主題。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919

